《桧风·素冠》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杂言古诗,此诗历来众说纷纭,有丧葬说,有悼亡说,有妇人探监说,有贤臣遭斥说,也有悼亡同情说。全诗三章,每章三句,三句成章,连句成韵,形象鲜明,情感深厚,在艺术结构上很有特色,对后世有较大影响。
庶(1)见素冠(2)兮,棘人(3)栾栾(4)兮。劳心慱慱(5)兮。
有幸见你戴白冠守礼如仪,见你身体是如此瘦弱憔悴,都是因为尽礼而忧伤劳累。
庶见素衣兮,我心伤悲兮。聊(6)与子同归(7)兮。
有幸见你穿白衣守礼如仪,我也情不自禁地哀戚伤悲,好想和你一路同行相携归。
庶见素韠(8)兮,我心蕴结(9)兮。聊与子如一(10)兮。
有幸见你白冠白衣白蔽膝,我内心深处忧伤沉沉涌积,恨不得和你同悲融为一体!
(1)庶:庶几,幸而。
(2)素冠:白帽子。一说即居丧期间孝子所戴的练冠。
(3)棘人:罪人。棘,执囚之处,处境艰危的意思。一说通“瘠”,瘦削的意思。
(4)栾栾:拘束,不自由。一说通“脔”,本义为肉片,引申为瘠瘦。一说令人怜惜的样子。
(5)慱慱:忧苦不安貌。
(6)聊:愿。一说“且”。
(7)同归:同归一处。
(8)韠:即蔽膝,古代官服装饰,革制,缝在腹下膝上。
(9)蕴结:郁结,忧思不解。
(10)如一:如同一人。
关于《桧风·素冠》的背景,旧说如《毛诗序》《郑笺》朱熹《诗集传》等多拘泥于“素冠”“素衣”,以为此是凶服、孝服,谓诗写晚周礼崩乐坏,为人子者多不能守三年之丧,而诗中服“素衣”者能尽孝道、遵丧礼。今人高亨沿袭此说,《诗经今注》云:“这是一首赞美孝子的诗。”其实在先秦时代,素衣素冠本是常服,非专指凶服,此点清人姚际恒辨之甚详,《诗经通论》云:“古人多素冠、素衣,不似今人以白为丧服而忌之也。古人丧服唯以麻之升数为重轻,不关于色也。”诗中“棘人”,不是孝子,又是何人?“棘”是系囚之所,“棘人”就是囚犯、罪人。姚际恒云:“棘人,其人当罪之时,《易·坎》六爻曰:‘系用徽纆,置于丛棘。’是也。”他认为这是痛惜贤臣遭受迫害、斥逐的诗。还有人认为这是爱情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