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三首》是唐代诗人李白的组诗作品。第一首描绘金陵城的壮险形势以寄慨;第二首用盛衰对照手法,抒写兴亡之感,借以示警当世;第三首直以六代兴亡喻指唐王朝盛衰。这组诗以十分简括、浓缩的笔墨,选择了很少的带象喻性的金陵景物意象,巧妙地将它们衔接、映衬与对照,使之容纳了大跨度的时间与空间,从而抒发出吊古伤今、借古鉴今的丰富情思。三首诗节奏明快而不平直,语意斩截而不浅露,词采清丽而又雄健,情调慷慨悲凉,意境壮阔深远,无论从思想性还是艺术性上,都可称之为其怀古诗的经典之作。
晋家南渡日,此地旧长安(1)。
晋朝南渡以后,在这里建都,代替了旧日的长安。
地即帝王宅,山为龙虎盘(2)。
这里的地形是人间帝王的住宅,山势则为虎踞龙盘。
金陵空壮观,天堑(3)净波澜。
而钟山却空有壮丽的景象,长江天堑也变得清波平静不起波澜。
醉客回桡(4)去,吴歌(5)且自欢。
游客在沉醉中归去,欢乐的吴歌在江上传遍。
(1)此地旧长安:这句是说金陵(今江苏南京)在晋朝南渡后曾作为都城。旧:一作“即”。长安:唐以后诗文中常用作都城的通称。
(2)地即帝王宅,山为龙虎盘:一作“碧宇楼台满,青山龙虎盘”。钟山龙蟠,石头虎踞,诸葛亮称为帝王之宅。
(3)天堑:天然的壕沟,言其险要可以隔断交通。此指长江。天堑”一作“江塞”。
(4)回桡:掉转船头,改变航向。桡:船桨。颜师古《汉书注》:“楫谓棹之短者也。今吴越之人呼为桡。”
(5)吴歌:吴地之歌。亦指江南民歌。《晋书·乐志下》:“吴歌杂曲。并出江南。东晋以来,稍有增广。”此句一作“谁云行路难”。
这三首诗是李白于公元756年(至德元年)在金陵时所作,吊六朝遗迹,抒兴亡之感。金陵是六朝建都之地,当时“朱楼”、“王宫”,备极华丽,到唐代都湮没不见了。这和唐代天宝(742—756)、至德(756—758)年间两京残破的景象,颇有相似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