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初春

徐灿 〔清代〕 徐灿

芳草才芽,梨花未雨,春魂已作天涯絮。晶帘宛转为谁垂,金衣飞上樱桃树。

故国茫茫,扁舟何许,夕阳一片江流去。碧云犹叠旧河山,月痕休到深深处。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踏莎行·初春》是清代词人徐灿创作的一首词,这是一首伤春怀旧词,触景生情,忆旧伤怀,抒发了她的故国之思和兴亡之感。上片由初春之景引出春魂如絮之叹,乐景哀情,感伤殊深;下片正面抒发兴亡之感。此词章法井然,笔致蕴藉,词以柔约芳菲的笔触,写其怆怀故国的悲情,感人至深。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芳草才芽,梨花未雨(2)春魂已作天涯絮(3)晶帘(4)宛转为谁垂,金衣(5)飞上樱桃树。

芳鲜的青草刚刚吐出嫩芽,雪白的梨花尚未如雨飘下。春的魂魄已随柳絮飘到天涯。水晶帘缘何柔顺地低垂,只黄莺飞落樱桃树权。

故国茫茫,扁舟何许(6),夕阳一片江流去。碧云犹叠旧河山(7)月痕(8)休到深深处。

故国往事早已茫然,扁舟何许?向何处飘啊一只孤独的小船飞,伴随悠悠江水驮着夕阳闪现。碧云片片仍眷恋着故国山河,痕残月啊莫再闯入它们中间。

注释

(1)踏莎行:词牌名。又名”踏雪行””踏云行””柳长春””惜余春””转调踏莎行”等。双调五十八字,前后段各五句、三仄。

(2)梨花未雨:化用白居易《长恨歌》诗”梨花一枝带春雨”句意,谓梨花未开放。

(3)春魂已作天涯絮:春天的精灵已化作柳絮飘向天涯。春魂,春之精灵。

(4)晶帘:水晶垂帘。

(5)金衣:指黄莺。

(6)故国茫茫,扁舟何许:故国不知消失在何处,任凭小舟漂流,不知将飘向何处。故国,指明朝。

(7)碧云犹叠旧河山:美丽的碧云,覆盖的仍是原先的河山。表示山河依旧,却已改朝换代。

(8)月痕:月影,月光。

创作背景

明亡后,丈夫陈之遴降清后,官运亨通出仕新朝,徐灿早春季节随夫宦游京师,看到春草新绿,但是故国沦亡,触景生情,忆旧伤怀而创作《踏莎行·初春》这首词。

拼音版

shāxíng··chūchūn

fāngcǎocáihuāwèichūnhúnzuòtiānjīngliánwǎnzhuǎnwèishuíchuíjīnfēishàngyīngtáoshù

guómángmángpiānzhōuyángpiànjiāngliúyúnyóudiéjiùshānyuèhénxiūdàoshēnshēnchù

作者简介

徐灿

徐灿

明末清初女词人

徐灿(约1618—1698),字湘蕨,又字明霞、明深,江苏吴县(今苏州市吴中区、相城区)人。陈之遴继配。幼颖悟,通书史。陈之遴两次流徙,均曾随行。康熙十年(1671),奉旨归之遴之骨。晚年学佛,更号紫笞。早年雅好吟咏,尤喜为词。被词人陈维崧誉为南宋后闺秀第一。有《拙政园诗馀》《拙政园诗集》。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