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有

李商隐 〔唐代〕 李商隐

如有瑶台客,相难复索归。

芭蕉开绿扇,菡萏荐红衣。

浦外传光远,烟中结响微。

良宵一寸焰,回首是重帏。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如有》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是一首表现爱情的朦胧诗,以迷离惝恍的形式,幻觉的描摹表现深藏心间的强烈恋情,借梦境抒发了内心的向往,表现了对不可言喻的情的追恋、反思与哀痛。诗人使用瑶台客、绿蕉红荷、神女等喻象一个个意象的重叠,增加诗中的朦胧之感,这首诗拥有李商隐诗歌独具的情思朦胧、意境朦胧的特色。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如有瑶台客(1)相难(2)复索归。

仿佛有一位神仙客,和我相互问难,然后又要求回归。

芭蕉开绿扇,菡萏(3)荐红衣。

这位变化难测的仙客,他手持绿扇,仿佛芭蕉展开了绿叶;他身披红衣就像荷花一般的红衣。

(4)外传光远,烟中结响(5)微。

去了,他渐渐地远了,我看到一道强光远传浦外也听到一道轻烟中集结的声响,渐渐地显得轻微。

良宵一寸焰,回首是重帏。

猛回首,只一寸残焰孤单地颤抖;我只好让它陪伴我独坐重帏。

注释

(1)瑶台客:瑶台仙女。瑶台,传为神仙居处,亦以喻月宫。

(2)相难:责难于我。难,诘责:相,指代副词,偏指一方,此代我。

(3)菡萏:荷之华。

(4)浦:水滨,亦泛指江河池塘之水面。

(5)结响:声音、韵调。

创作背景

李商隐大和(827—835)初学仙玉阳东山,大和三年(829)末离云山“独下”,入令狐楚天平幕。“玉阳之恋”遂告一段落。此诗写梦忆,见其于年轻时一段恋情之耿耿不忘也。诗作自在此后,或在大和间,或多年后偶然忆及,积思成梦,因梦增思而作此也,《如有》约写于大和四年(830)夏天。

拼音版

yǒu

yǒuyáotáixiāngnánsuǒguī

jiāokāi绿shànhàndànjiànhóng

wàichuánguāngyuǎnyānzhōngjiéxiǎngwēi

liángxiāocùnyànhuíshǒushìzhòngwéi

作者简介

李商隐

李商隐(七律圣手)

晚唐著名诗人

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溪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开成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李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所作咏史诗多托古以讽时政,无题诗很有名。擅长律绝,富于文采,构思精密,情致婉曲,具有独特风格。然有用典太多,意旨隐晦之病。与温庭筠合称“温李”,与杜牧并称“小李杜”。有《李义山诗集》。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