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树无声或有声,霏霏漠漠散还凝。
岭梅谢后重妆蕊,岩水铺来却结冰。
牢系鹿儿防猎客,满添茶鼎候吟僧。
好将膏雨同功力,松径莓苔又一层。
《春日山中对雪有作》是唐代诗人杜荀鹤的一首诗作。全诗以写景为主,描写了春雪过后,山村的清新自然之美。透过诗句,可以品味出诗人内心的喜悦之情和对下层人民的关注和同情。
竹树无声或有声,霏霏漠漠(1)散(2)还凝(3)。
雪花打在竹丛和树枝上,不时发出沙沙响声;浓密的雪片从空中飘落下来,聚集在地面上。
岭梅谢后重妆蕊(4),岩水(5)铺来却结冰。
岭头的梅花已经凋谢,现在又好像重新开放了;山岩积雪融化后的流水,却又结成寒冰。
牢系鹿儿(6)防猎客(7),满添茶鼎(8)候吟僧(9)。
要把驯养的小鹿栓牢,严防它们乱跑而被雪天打猎的人捉去;将煮茶的壶水添满,等候山寺的僧人共同品尝、吟诗。
好将膏雨(10)同功力(11),松径莓(12)苔(13)又一层。
可以将春雪同春雨的功劳相比;春雪过后,松间小路上的莓苔,将会更加浓密。
(1)霏霏漠漠:形容雪花密而无声。
(2)散:飘散,指空中的雪。
(3)凝:凝结、凝聚,指飘落后的雪。
(4)重妆蕊:指雪凝结在花谢后的梅枝上,好像梅花又重新开放了一样。
(5)岩水:山岩积雪融化后的流水。
(6)鹿儿:驯养的小鹿。
(7)猎客:打猎的人。
(8)鼎:古时一种炊器,多为三足两耳的青铜制品。
(9)僧:和尚。
(10)膏雨:滋润土地的雨水。
(11)功力:功能,功劳。
(12)莓:植物名,果实小,花托球形。
(13)苔:植物名,根、茎、叶的区别不明显,生在潮湿的地方。
诗人身处唐末乱世,社会动荡。王室的生活则越来越奢侈糜烂,上行下效,各级贪官污吏横征暴敛,中饱私囊;藩镇牙兵凶残暴戾、强敲豪夺、逾法犯令,任意为非作歹。百姓们在这层层的勒索和压榨下,处在暗无天日、水深火热的境地。诗人一生过着穷困潦倒的生活,对劳动人民和现实生活有广泛的接触,思想感情与劳动人民相通。他作《春日山中对雪有作》此诗,表面上描写了春雪过后,山村的清新自然之美。但实际上却是借此乡村美景,反衬乱世不平,从中可以品味出诗人对下层人民的关注和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