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黄鹤矶

鲍照 〔南北朝〕 鲍照

木落江渡寒,雁还风送秋。

临流断商弦,瞰川悲棹讴。

适郢无东辕,还夏有西浮。

三崖隐丹磴,九派引沧流。

泪竹感湘别,弄珠怀汉游。

岂伊药饵泰,得夺旅人忧。

复制 复制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登黄鹤矶》是南朝宋诗人鲍照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开头二句写登黄鹤矶所见景物,点明季节。中间六句写登上黄鹤矶所见的景物,围绕“悲”字而写,运用典故,一方面暗示离别家乡之悲伤,另一方面表示意外的奇遇实属茫然,留给自己的终将是深深的遗憾。最后二句,点明愁苦的心情,照应上文的断弦、悲歌。这首诗对仗工稳,遣词造句也形象生动,蕴藉含蓄。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木落江渡寒,雁还风送秋。

树叶纷纷而落,江边渡口寒冷凄清,大雁南飞,北风呼啸着将秋天送来。

临流断商弦(1),瞰川悲棹讴(2)

面对江流,因情绪激动而弹断琴弦,俯视逝水,因船夫之歌而引发伤悲。

(3)无东辕,还(4)有西浮。

没有前往江陵的车,但有西浮夏口之船。

三崖(5)隐丹磴,九派(6)沧流(7)

江宁山上的红色石阶隐蔽不见,长江的众多支派引来暗绿色的水流。

泪竹感湘别,弄珠怀汉游(9)

感受着湘别、泪竹的传说,怀想着游女弄珠的故事。

岂伊药饵(10)泰,得夺旅人忧。

怎么能因为音乐与饮食而感到快乐,从而忘记旅人心中的无穷悲愁。

注释

(1)商弦:弹奏商调的丝弦,即七弦琴的第二弦。

(2)棹讴:摇桨行船所唱之歌。

(3)郢:春秋战国时楚国国都,今湖北江陵纪南城。

(4)夏:指夏口,在黄鹤矶的两南。

(5)三崖:指江宁(今江苏江宁)山。

(6)九派:指浔阳(今江西九江)至武昌一段长江上的众多支流。

(7)沧流:青色的水流。

(8)泪行感湘别:传说尧之二女娥皇、女英为舜之二妃,舜南巡死于苍梧,二妃追至洞庭,以涕挥竹,竹尽斑,遂投江而死。

(9)弄珠怀汉游:传说郑交甫在汉皋台下遇二女,皆佩大珠,交甫求得其珠,但不久二女与珠皆不见。

(10)药饵:当作“乐饵”,指音乐与饮食,用《老子》“乐与饵,过客止”之典。

创作背景

刘宋大明六年(462年)秋,孝武帝刘骏第七子刘子顼为荆州刺史,出镇江陵(今湖北江陵),诗人以子顼征虏将军府参军随赴荆州任所,途中行经武昌(今湖北武昌),登黄鹤矶,为表达当时离别家乡的悲愁和倦于奔波的愁苦心情,写下了《登黄鹤矶》这首诗。

拼音版

dēnghuáng

luòjiānghányànháifēngsòngqiū

línliúduànshāngxiánkànchuānbēizhàoōu

shìyǐngdōngyuánháixiàyǒu西

sānyǐndāndèngjiǔpàiyǐncāngliú

lèizhúgǎnxiāngbiénòngzhūhuái怀hànyóu

yàoěrtàiduórényōu

作者简介

鲍照

鲍照

南朝宋文学家,元嘉三大家之一

鲍照(414—466),字明远,祖籍东海(今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南桥镇),久居建康(今南京)。家世贫贱,临海王刘子顼镇荆州时,任前军参军。刘子顼作乱,照为乱兵所杀。他长于乐府诗,其七言诗对唐代诗歌的发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与颜延之、谢灵运合称“元嘉三大家”。有《鲍参军集》。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