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柯危且竦,锋石横复仄。
复涧隐松声,重崖伏云色。
冰闭寒方壮,风动鸟倾翼。
斯志逢凋严,孤游值曛逼。
兼途无憩鞍,半菽不遑食。
君子树令名,细人效命力。
不见长河水,清浊俱不息。
《行京口至竹里》是南朝宋诗人鲍照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可以分三个部分。前六句为第一部分,写途中所见,描绘出一个不安宁的、充满冲突的、为某一种强大的力量所压迫、钳制着的世界。中间四句为第二部分,写气候的恶劣和行路的艰难,暗寓人生多艰、仕宦不顺。最后四句为第三部分,抒发怀才不遇的感慨,表现寒士被压抑的痛苦和不平。这首诗语言蕴藉含蓄,修辞奇特,耐人寻味。
高柯危且竦,锋石(1)横复仄。
高高的树枝,挺拔地耸立着,直刺蓝天,犬牙般的岩石,有的横阻当道,有的斜向两边。
复涧(2)隐松声,重崖伏(3)云色(4)。
层层深涧中,隐隐传来阵阵松涛,重重悬崖上,浓厚的云朵凝聚着,连绵一片。
冰闭(5)寒方壮,风动鸟倾翼。
到处都是坚冰,正是最寒冷的时候,北风劲吹,把飞鸟的翅膀也吹得倾斜。
斯志逢凋严(6),孤游值曛(7)逼。
意气落寞的寒士,偏碰上这肃杀的严冬,孤独无依的行旅,又正值黄昏落日时刻。
兼途(8)无憩(9)鞍,半菽(10)不遑食。
一路风雪兼程,无法解鞍休息,也没有时间吃点一半蔬莱一半豆类帕粗粮,只好忍饥挨饿。
君子树令名(11),细人(12)效命力(13)。
地位高贵的人想要建功立业,获得美好的名声,地位低微的人定要拼死效力,日夜奔波。
不见长河水,清浊俱不息。
请看那长河的水流吧,总是滚滚向前不停息,不论清澈还是浑浊。
(1)锋石:尖利的山石。
(2)复涧:夹于两山之间的涧流。
(3)伏:掩盖。
(4)云色:云气所生成的色彩。
(5)冰闭:冰冻闭合,覆盖。
(6)凋严:指严冬。
(7)曛:黄昏,傍晚。
(8)兼途:犹兼程,以加倍速度赶路。
(9)憩:休息,歇息。
(10)半菽:指杂以蔬菜的食物,语出《汉书·项籍传》:“卒食半菽”。菽,豆类的总称。
(11)令名:美名。
(12)细人:小人。
(13)命力:被人役使而致力。
《行京口至竹里》这首诗作于元嘉十七年(440年)前后,鲍照在刘义庆门下做一个起码的小官,却得跟随着王府离乡背井、东奔西走。来至竹里,正当寒风料峭之时,又履艰难险阻之地,人生不得已的郁闷,又袭至心头,于是写了这首纪行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