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宴乐游园赋韵得接字》是唐代诗人王勃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这是一首宴席上创作的限韵诗,这首诗写立春之日游宴的场景,先写京都郊外的春色,后写开怀畅饮的喜悦。整首诗的情调较为积极向上,表达了诗人对春景和友人的喜悦之情。全诗描绘细致,情景交融,自然流畅,格调清新活泼。
帝里(4)寒光尽(5),神皋(6)春望浃(7)。
长安冬季的日光略带寒意,京畿―带春光融洽。
梅郊(8)落晚英(9),柳甸(10)惊初叶(11)。
郊外的梅枝上迟开的梅花凋落了,郊野的杨柳正在发芽。
流水(12)抽奇弄(13),崩云(14)洒(15)芳牒(16)。
流水弹奏着美妙的音乐,翻涌的云彩带来雨意引发诗思洒落花笺。
清尊(17)湛(18)不空,暂喜(19)平生接(20)。
清澈的美酒一杯接一杯,暂时为我们平时的交往欣喜吧。
(1)春日:立春日。
(2)乐游园:古苑名,也叫作“乐游苑”“乐游原”。故址在今陕西西安南郊。原为秦时的宜春苑,西汉宣帝时改建成乐游苑,唐时成为长安士女节日游玩的胜地。
(3)赋韵:限韵作诗。唐初文人游宴,限韵作诗之风盛极一时。
(4)帝里:帝都。《晋书·王导传》:“导曰:‘建康,古之金陵,旧为帝里。’”这里指长安。
(5)寒光尽:寒冷的气候已消尽,即是说春已降临。
(6)神皋:皋,通“高”。《荀子·大略》:“望其圹,皋如也。”长安古代属雍州,地势高敞,古人认为是天神所在的方位。秦汉时代的帝王在这里建了许多神祠,祭祀天帝。张衡《西京赋》:“尔乃广衍沃野,厥田上下,实惟地之奥区神皋。”即以神皋代指长安京畿一带。
(7)春望浃:远望已是一片融融的眷光。浃,融洽,融和。
(8)梅郊:开着梅花的郊外。
(9)晚英:迟开的花朵。
(10)柳甸:通往乐游园的长满柳树的郊向。唐代长安盛植柳树,行人远离,亲友相送到城外,折柳枝相赠为一时风俗。
(11)惊初叶:柳枝上新放的绿叶叫人看了惊喜不止。初叶,新放的绿叶。
(12)流水:古琴曲有《流水》。相传为春秋时俞伯牙所制。《列子·汤问》载,俞伯牙向往流水,就弹起《流水》曲,他的朋友钟子期听了,便说他弹出了江河浩瀚奔腾的声音和气势,伯牙把子期当作知音。
(13)奇弄:奇妙的乐曲。嵇康《琴赋》:“改韵易调,奇弄乃发。”
(14)崩云:翻涌的云。
(15)洒:下雨。诗中指敏捷的诗思通过笔墨写在花笺上而成诗篇。
(16)芳牒:花笺,精美的诗笺。
(17)清尊:酒杯的美称。尊,同“樽”。
(18)湛:清澈的样子。洒以色清为上品。
(19)暂喜:一时高兴。
(20)平生接:平时的交往。接,交往,友谊。
唐高宗乾封元年(666),朝廷举办了封禅泰山大典。王勃入朝献《宸游东岳颂》,应举及第,被授朝散郎。沛王李贤听说了他的名声,征为府修撰。《春日宴乐游园赋韵得接字》此诗是他在长安任职时所作的一篇宴席上的限韵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