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金门·五月雨

陈子龙 〔明代〕 陈子龙

莺啼处,摇荡一天疏雨。极目平芜人尽去,断红明碧树。

费得炉烟无数,只有轻寒难度。忽见西楼花影露,弄晴催薄暮。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谒金门·五月雨》是明末清初词人陈子龙创作的一首词。上片写雨来之情景,下片写雨时生火取暖和雨后之景。从字面看,此词八句无一写到国亡,也无典故,只是即景会心,融情入景地描摹眼前之景,但结合词作时间和背景,知人论世,读者不难意会。故此词虽含而不露,但寄托分明似无迹可求,又能思而得之,将难以明言而又不得不言的家国之衰、复明之志抒发得淋漓尽致。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莺啼处,摇荡(1)一天疏雨(2)。极目平芜(3)人尽去,断红(4)明碧树。

黄莺啼鸣的地方,摇落漫天细雨。放眼望那平坦的地方,人们纷纷散去了。树叶更绿了,花儿更红了。

费得炉烟无数,只有轻寒难度。忽见西楼花影露,弄晴(5)薄暮(6)

想要生火取暖,但被雨水淋湿的木柴怎么也点不着,只有那一点微寒无法消除。忽然看见西楼上露出沾着雨滴的花影。阳光渐渐移去,禽鸟鸣啭,似乎在催促傍晚的到来。

注释

(1)摇荡:摇落,抖洒。

(2)疏雨:毛毛细雨,即梅雨。

(3)平芜:杂草繁茂的原野。

(4)断红:飘零的花瓣。

(5)弄晴:禽鸟初晴时鸣啭、戏耍。

(6)薄暮:傍晚。

创作背景

《谒金门·五月雨》此词作于清顺治二年(1645)五月清军过江、南明弘光政权灭亡之时,陈子龙眼见日沉虞渊,心潮不平,遂以“五月雨”为题,写下此词。

拼音版

jīnmén··yuè

yīngchùyáodàngtiānshūpíngrénjìnduànhóngmíngshù

fèiyānshùzhǐyǒuqīnghánnánjiàn西lóuhuāyǐngnòngqíngcuī

作者简介

陈子龙

陈子龙

明末文学家、民族英雄

陈子龙(1608—1647),初名介,字卧子、懋中、人中,号大樽、海士、轶符等。南直隶松江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崇祯十年(公元1637年)进士,曾任绍兴推官和兵科给事中,清兵陷南京,他和太湖民众武装组织联络,开展抗清活动,事败后被捕,投水自杀。他是明末的重要作家,诗歌成就较高。诗风悲壮苍凉,充满民族气节。擅长七律,绝句写得也出色。词也相当有成就,开启清词中兴的帷幕。有《陈忠裕公全集》。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