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兴黄浦亭庾中郎别

鲍照 〔南北朝〕 鲍照

风起洲渚寒,云上日无辉。

连山眇烟雾,长波迥难依。

旅鴈方南过,浮客未西归。

已经江海别,复与亲眷违。

奔景易有穷,离袖安可挥。

欢觞为悲酌,歌服成泣衣。

温念终不渝,藻志远存追。

役人多牵滞,顾路惭奋飞。

昧心附远翰,炯言藏佩韦。

复制 复制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吴兴黄浦亭庾中郎别》是南朝宋诗人鲍照创作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分为三个部分。开头四句为第一部分,写祖饯之席上即目所见之景。中间八句为第二部分,以旅雁的南过,引出游子的送别,又通过送别的饮宴,将诗人当时思乡的痛苦推向了高潮。最后六句为第三部分,统述彼此系念之情,从送行者方面深情吐露心声。这首诗发端劲健,结尾深稳,造词生动形象。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风起洲渚(1)寒,云上日无辉。

起风了,水中的小洲上格外寒冷,天上的云朵,挡住了太阳的光辉。

连山(2)烟雾,长波(3)(4)(5)

远处的山都烟雾缭绕,连续不断的波浪依傍到很远的地方。

旅鴈方南过,浮客(6)未西归。

南飞的旅雁刚刚才飞过去,飘游在外的人还没有归来。

(7)江海别(8),复与亲眷(9)

已经经历了远别,再次与亲朋好友分开。

奔景(10)易有(11),离袖安可(12)

日影飞驰,饯送之席的留恋既不可能延续下去,离分之人又怎能携袖飞翔,相随而去。

(13)为悲(14),歌服成泣衣。

欢快的酒觞,变成悲戚的杯酌,而歌舞之服,也沾成涕泪的衣襟了。

温念(15)不渝(16)藻志(17)远存追。

亲切的思念始终不变,其志虽久远尚可保有,以待追忆。

役人(18)牵滞(19),顾路惭奋飞(20)

自己官程行役,事务羁牵,不能与庾相从,此时瞻顾庾之去路,有惭于心。

昧心(21)(22)远翰(23)(24)言藏佩韦(25)

同为客而昧心送先归的友人,姑且以你的那番话当作佩韦,求得归心不至于过急罢了。

注释

(1)洲渚:水中小块陆地。

(2)眇:通“渺”,辽远。

(3)长波:连续不断的波浪。

(4)迥:遥远,偏僻。

(5)依:依傍。

(6)浮客:飘游在外的人。

(7)经:经历。

(8)江海别:指远别。

(9)违:离开。

(10)奔景:飞驰而过的景致。奔,奔驰。

(11)穷:尽。

(12)挥:摇动。

(13)觞:向人敬酒或自饮。

(14)酌:饮酒。

(15)温念:亲切的思念。

(16)不渝:不变。渝,改变。

(17)藻志:美好的志愿。藻,文彩。

(18)役人:供职之人。

(19)牵滞:牵累,拘滞。

(20)奋飞:鸟类振翅飞翔,比喻人行动自由,不受束缚。

(21)昧心:违心。

(22)附:托。

(23)远翰:谓远行者。翰,毛羽。

(24)炯:光明,明亮。

(25)佩韦:佩戴熟皮于身,因其性柔韧,用以自戒。

创作背景

《吴兴黄浦亭庾中郎别》这首诗为诗人在吴兴(今浙江湖州)之黄浦亭送别庾中郎回京之作,时间当在孝武帝大明五年(461年)。当时,诗人在吴兴担任吴兴太守临海王刘子顼的军府参军之职。

拼音版

xìnghuángtíngzhōnglángbié

fēngzhōuzhǔhányúnshànghuī

liánshānmiǎoyānzhǎngjiǒngnán

yànfāngnánguòwèi西guī

jīngjiānghǎibiéqīnjuànwéi

bēnjǐngyǒuqióngxiùānhuī

huānshāngwèibēizhuóchéng

wēnniànzhōngzǎozhìyuǎncúnzhuī

rénduōqiānzhìcánfènfēi

mèixīnyuǎnhànjiǒngyáncángpèiwéi

作者简介

鲍照

鲍照

南朝宋文学家,元嘉三大家之一

鲍照(414—466),字明远,祖籍东海(今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南桥镇),久居建康(今南京)。家世贫贱,临海王刘子顼镇荆州时,任前军参军。刘子顼作乱,照为乱兵所杀。他长于乐府诗,其七言诗对唐代诗歌的发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与颜延之、谢灵运合称“元嘉三大家”。有《鲍参军集》。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