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滕王阁》是唐代诗人王勃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这首诗附在作者的名篇《滕王阁序》后,概括了序的内容。首联点出滕王阁的形势并遥想当年兴建此阁时的豪华繁盛的宴会的情景;颔联紧承第二句写画栋飞上了南浦的云,珠帘卷入了西山的雨,表现了阁的高峻;颈联由空间转入时间,点出了时日的漫长,很自然地生出了风物更换季节,星座转移方位的感慨,引出尾联;尾联感慨人去阁在,江水永流,收束全篇。全诗在空间、时间双重维度展开对滕王阁的吟咏,笔意纵横,穷形尽象,语言凝练,感慨遥深。气度高远,境界宏大,与《滕王阁序》真可谓双璧同辉,相得益彰。
滕王高阁临江渚(1),佩玉鸣鸾(2)罢歌舞。
高高的滕王阁,下临赣江。那些贵人身挂琳琅佩玉,坐着鸾铃鸣响的车马,前来阁上参加歌舞宴会的繁华场面,现在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画栋(3)朝飞南浦(4)云,珠帘暮卷西山(5)雨。
早上,画栋飞来了南浦的浮云;黄昏,珠帘卷入了西山的细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6),物换星移(7)几度秋。
云影倒映在大江中,日日悠悠不尽,物换星移,不知度过了多少个春秋。
阁中帝子(8)今何在?槛(9)外长江空自流。
高阁中的滕王如今在哪里呢?只有那栏杆外的江水空自流淌,日夜不息。
(1)江渚:江,指赣江。渚(zhǔ),江中小洲。
(2)佩玉鸣鸾:身上佩戴的玉饰、响铃。
(3)画栋:有彩绘的栋梁楼阁。
(4)南浦:地名,在南昌市西南。浦,水边或河流入海的地方(多用于地名)。
(5)西山:南昌名胜,一名南昌山、厌原山、洪崖山。
(6)日悠悠:每日无拘无束地游荡。
(7)物换星移:形容时代的变迁、万物的更替。物,四季的景物。
(8)帝子:指滕王李元婴。
(9)槛:栏杆。
滕王阁为江南名楼,建于唐朝繁盛时期,为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所建,因滕王李元婴得名,故址在今江西南昌赣江边新建西章江门上,俯视远望,视野均极开阔。李元婴骄奢淫逸,品行不端,毫无政绩可言。但他精通歌舞,善画蝴蝶,很有艺术才情。他修建滕王阁,也是为了歌舞享乐的需要。唐高宗上元三年(676年),诗人王勃远道去交趾(今越南)探父,途经洪州(今江西南昌),参与都督阎伯舆宴会,即席作《滕王阁序》,序末附这首凝炼、含蓄的诗篇,概括了序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