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阳早发》是初唐诗人王勃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写作者去西蜀途中山间拂晓的景致。作者抓住拂晓寂静清凉的特点,把山中的主要景象缀连成章,微妙地表达了诗人旅途上的愁闷。诗句笔法简练,用词精工,意境幽深而峻丽。
饬(2)装侵晓月(3),奔策(4)候(5)残星。
清晨,月亮还没有落下,(我)就整理行装准备出发;天上残星点点,(我)已经扬鞭而行。
危阁(6)寻(7)丹障(8),回梁(9)属(10)翠屏(11)。
道路两旁山峰耸立,层峦叠嶂时时映入眼帘,红色绿色的屏风形的山峰上偶尔有一座楼阁,有一间房屋。
云间迷树影,雾里失峰形。
突然之间,看不清对面的树形,原来是山中云雾缭绕,阻挡了视线。再放眼望去,远处的山峰也失去它原来的挺拔之姿,迷迷蒙蒙一片。
复此凉飙(12)至,空山飞夜萤。
凉风又一次吹到脸上,这时才感觉到夜色已悄然而至,只见空山之中,萤火虫飞来飞去。
(1)易阳:今河北永年县西。
(2)饬:整顿,整理行装。
(3)侵晓月:即拂晓。与下句的“候残星”相对,二句犹言披星戴月。
(4)奔策:策马疾行。
(5)候:迎候。
(6)危阁:高阁。指阁道。
(7)寻:依附。
(8)丹障:如朱色屏障的山岭。
(9)回梁:曲折的桥粱。
(10)属:依托。
(11)翠屏:形容峰峦排列的绿色山岩。
(12)凉飙:一作“商风”,即秋风。
《易阳早发》此诗是作者因作《斗鸡赋》被唐高宗逐出长安,去西蜀路上所作,当为咸亨元年(670年)左右,是作者《入蜀纪行诗》三十首之一。作者感于路途景致,有感而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