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诃池上追游路,红绿参差春晚。韶光妍媚,海棠如醉,桃花欲暖。挑菜初闲,禁烟将近,一城丝管。看金鞍争道,香车飞盖,争先占、新亭馆。
惆怅年华暗换。点销魂、雨收云散。镜奁掩月,钗梁拆凤,秦筝斜雁。身在天涯,乱山孤垒,危楼飞观。叹春来只有,杨花和恨,向东风满。
《水龙吟·春日游摩诃池》是宋代词人陆游所作的一首词。上片写春日游摩诃池所见,表现出一派上下安于逸乐,毫不以国难为念的局面;下片表达词人惆怅年华渐老,功名梦断,只能茫茫然地随众人沉醉于安乐的满腔郁闷。全篇情景交融、含蓄深沉,富有感染力。
摩诃池(1)上追游路,红绿参差(2)春晚。韶光(3)妍媚(4),海棠如醉,桃花欲暖。挑菜(5)初闲,禁烟(6)将近,一城丝管(7)。看金鞍(8)争道,香车飞盖,争先占、新亭馆。
暮春时节,在宣华苑的摩诃池畔,游人如织,到处是一派绿围红绕的融融春意。春光是那样妍丽明媚,海棠开得正盛,那鲜艳的花朵活像美人微醉泛红的脸蛋儿,而盛开的桃花则以其浓烈的芬芳欲将暖风醺醉。挑菜节刚刚过去不久,才清闲了一阵,寒食节又要到了,满城的丝竹管弦乐声已经拉开了寒食春游的序幕。只见路上宝马争道,装饰着华丽车盖的香车扬起点点轻尘,人们都争着预订下新亭馆,以备春游时歇宿。
惆怅年华暗换(9)。点销魂(10)、雨收云散(11)。镜奁掩月(12),钗梁拆凤(13),秦筝(14)斜雁(15)。身在天涯,乱山孤垒(16),危楼(17)飞观(18)。叹春来只有,杨花和恨(19),向东风满。
不知不觉中,韶华巳渐渐流逝,使我惆怅不已。雨收云散中,又一个春天即将逝去,我只有黯然销魂。梳妆匣内如满月一般的宝镜被合了起来;钗头凤被拆成了两股,遗弃一旁;那弦柱排列如雁阵的小秦筝再也无心弹起。而今我身在远离故乡和朝廷的边远之地,每日只能面对着迷乱的群山、废弃的营垒,或高楼飞观,独自傍徨。仿佛只有暮春里乘东风漫天飞舞的杨花才理解我的痛苦,一副凝愁含恨的样子。
(1)摩诃池:古时成都地名,隋代蜀王杨秀所开,为蜀中游览胜地之一。
(2)参差:长短、大小、高低不齐的样子。
(3)韶光:美丽的春光。
(4)妍媚:美好可爱。
(5)挑菜:宋代民间习俗,以农历二月初二为挑菜节。
(6)禁烟:旧俗,冬至后一百晕五日为寒食节,禁火三日,也称禁烟。
(7)一城丝管:指成都歌舞娱乐之风甚盛。丝管:弦乐器和管乐器,代指音乐。
(8)金鞍:金饰的马鞍,代指宝马。
(9)年华暗换:岁月暗暗流逝。
(10)销魂:形容极度的悲伤、愁苦的样子。
(11)雨收云散:喻指冶游之事己成过去。
(12)镜奁掩月:把镜子关进匣子里。月:喻镜。
(13)钗梁拆凤:凤钗被折为两段。喻指情人分离。
(14)秦筝:古乐器名,十三弦,传说为秦代蒙恬所造。
(15)斜雁:秦筝十三弦的弦柱如雁行排列。
(16)孤垒:废弃的防御工事。
(17)危楼:高楼。
(18)飞观:商耸的楼观。
(19)和恨:含恨。
孝宗乾道八年(1172),陆游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命,赴南郑前线任宣抚使司干办公事。到南郑后,他“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但这种辉煌的生活不到一年,随着王炎的罢职,陆游也离开了南郑到成都任职。《水龙吟·春日游摩诃池》此词即是游成都摩诃池而作,时在二月二日的“挑菜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