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梅风·斜阳外

李致远 〔元代〕 李致远

斜阳外,春雨足,风吹皱一池寒玉。

画楼中有人情正苦,杜鹃声莫啼归去。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文学赏析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落梅风·斜阳外》是元代散曲家李致远创作的一首小令。这是一首写离情的小令。全曲五句,前三句写外景,后二句由外入内,写画楼中的人。小令借景抒情,描写因离别而内心掀起的波澜,表达企盼离人早归的殷切之意。小令用语含蓄,使相思的凄苦表达得更为深沉。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全文

斜阳外,春雨(2),风吹皱(3)一池寒玉(4)

正是残阳笼罩下的黄昏,下足了春雨的池塘里,晚风徐来,轻轻地拂动寒玉似的水波。

画楼(5)中有人情正苦,杜鹃(6)声莫啼归去。

画楼上有个人正满腹闲愁。杜鹃鸟请不要一连声地唤人归去了,纵使一再呼唤,那个人儿还是不曾归来。

注释

(1)落梅风:一名寿阳曲,属双调过曲,是常见小令曲牌。正体二十七字,五句一平韵、三叶韵。

(2)足:多。

(3)吹皱:比喻离别前生活的平静以及因离别而内心掀起的波澜。

(4)寒玉:清凉晶莹的溪水的一种比拟。

(5)画楼:形容楼的华丽,指古代妇女生活的特殊环境。

(6)杜鹃:即布谷鸟,又名子规,传说是古代蜀国国王望帝杜宇所化,所以又叫杜宇。

创作背景

《落梅风·斜阳外》这首小令的具体创作时间不详。李致远曾滞留在楚地寄居在僧寺里,离乡多年,又是一位失意的文人,而古人在古典诗词常常通过春愁秋恨写离情别绪,思归念远。李致远也不例外,正值春天,诗人思念远人,于是写下这首小令排遣春愁。

文学赏析

此曲,句依定格,首句不押韵。后四句押“鱼模”韵,其中“足”以入声作上声,“玉”以入声作去声。“苦”为上声,“去”为去声。北曲无入声,而上去声通押,故也无不合律。

《落梅风·斜阳外》这首小令是写离情的。开始两句写外景。从闺中人眼光望去,此时只见斜阳西下,由于春日雨多,水平堤岸。第三句继上文写景而又暗融抒情,句中“寒玉”一词是对清凉晶莹的溪水的一种比拟。如李群玉《引水行》:“一条寒玉走秋泉,引出深萝洞口烟。”曲中“寒玉”就是她见到的溪水。“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这虽也在写景,但它仿佛一面在比喻离别前生活的平静,一面在描写因离别而内心掀起的波澜。离愁别恨似乎经风吹起了,写来情景交融,不露痕迹。第四句写闺中人,但它把楼上人的一切外部表象都略去了,而是在有限的文字内集中表达她为离别而痛苦的感情。“画楼”这个不定人物更能引起想象,通过她而反映了所有闺中人对离人的共同情绪。末句表达了她最后的一点希望。楼中人与离人正天各一方,而“催归”鸟的啼声更易引起她对远方人的思念。所以她要杜宇“莫啼归去”然而,从她对“催归”鸟声的敏感,正反衬其心中盼望离人归来的殷切之意。结尾情意惨切,而用语含蓄,仔细体味,必将引起内心强烈的震动。

作者简介

李致远

李致远

元朝散曲作家

李致远(生卒年不详),字致远。孙楷第《元曲家考略》根据元代仇远《金渊集》卷二《和李致远君深秀才》诗,以为李致远为溧阳(今属江苏省)人,当名深字致远。一生不得意,但因穷忘忧,孤傲清高。与文学家仇远相交甚密。明代臧晋叔《元曲选》中《还牢末》杂剧署名李致远。明代朱权《太和正音谱》列其为曲坛名家,评其词“如玉匣昆吾”。散曲今存小令二十六首,套数四套。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