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帆更起,望一天秋色,离愁无数。明日重阳尊酒里,谁与黄花为主。别岸风烟,孤舟灯火,今夕知何处?不如江月,照伊清夜同去。
船过采石江边,望夫山下,酌水应怀古。德耀归来,虽富贵,忍弃平生荆布。默想音容,遥怜儿女,独立衡皋暮。桐乡君子,念予憔悴如许。
《念奴娇·风帆更起》是南宋词人张孝祥所写的一首词,该词上片即景抒情,渲染离别的愁绪,写得委婉缠绵,一往情深。下片作者想象李氏孤单无依的悲惨境遇,感人至深。全词悲痛怅惘与悔恨无奈交织,读之颇感凄恻。
风帆更起,望一天秋色,离愁无数。明日重阳(2)尊酒里,谁与黄花(3)为主。别岸风烟,孤舟灯火,今夕知何处?不如江月,照伊清夜同去。
望秋色长空,孤帆远去,更添离愁无限,待到重阳夜明月当空,她又与谁共酌?茫茫风烟,一系孤舟,今夜将?自在何方?自己还不如江月,可以照着她,与之同行。
船过采石(4)江边,望夫山(5)下,酌水应怀古。德耀归来,虽富贵,忍弃平生荆布。默想音容,遥怜儿女,独立衡皋(6)暮。桐乡(7)君子,念予憔悴如许。
经过采石矶,望天崖,是何等伤感。李氏与自己同甘共苦,自己虽得功名富贵,又怎忍抛弃糟糠之妻,只能在远方想象他们的音容笑貌。只希望桐乡君子不要斥责我负心,我亦为此感伤不已,憔悴至今。
(1)念奴娇:词牌名,又名《百字令》、《酹江月》、《大江东去》,双调一百字,上下片各四仄韵,一韵到底。
(2)重阳:农历九月九日为重阳节。
(3)黄花:菊花,比喻李氏。
(4)采石:即采石矶,在安徽当涂县西牛渚山下。
(5)望夫山:望夫山有多处,这里指当涂采石矶边的望夫山。
(6)衡皋:衡,同“蘅”,杜蘅,香草名。皋,江边高地。
(7)桐乡:古国名,地在今安徽省桐城县北。
据宛敏灏考证,“词里送行者就是孝祥自己,而被送者是李氏和其子同之。出发地点在建康(今南京),目的地是安徽的桐城。别离原因是遣返,大约作于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的九月”(见《文艺论丛》第13辑《张孝祥研究中的几个问题》)。这个推论比较切合词作原意。
张孝祥与李氏是一对少年情侣,后来同居生下长子同之。他对这段风流韵事虽想长期隐瞒,但难免要暴露,且不为封建礼教所容,所以不得不忍痛分离。《念奴娇·风帆更起》这首词就是词人为了倾诉真挚爱情生活遭受压抑的痛苦心声而写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