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下驿饯唐少府

王勃 〔唐代〕 王勃

下驿穷交日,昌亭旅食年。

相知何用早,怀抱即依然。

浦楼低晚照,乡路隔风烟。

去去如何道,长安在日边。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白下驿饯唐少府》是唐代诗人王勃创作的五言律诗,该诗是一篇送别诗,诗中表达了对友人未来的无限期待,同时也流露出自己被贬离长安的失落感和怅惘之情。全诗分两段写,两段深浅如分,朴实从事,既无虚文,也非俗套。该诗被选为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乙卷古诗阅读试题。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下驿穷交日(1)昌亭旅食年(2)

在做官之前,像虞卿和魏齐,这是从小的穷朋友,算是很早的了;在穷困中,像韩信和南昌亭长之间寄食交往的穷朋友,也算是很早的了。

相知何用(3)早,怀抱(4)依然(5)

但彼此相知,成为莫逆,为什么一定要早认识呢!只要彼此了解,心心相印,就可以依依不舍而成为知交。

浦楼(6)低晚照,乡路隔风烟。

天不早了,那夕阳比饯别的酒楼也低了,可是你走上回乡的路,我们之间就被茫茫的风云烟雾隔开了。

去去(7)如何道,长安在日边(8)

去吧,去吧,还说什么呢?你所去的长安是在太阳那边。

注释

(1)穷交日:用典。据汉司马迁《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记载,战国时,虞卿和魏齐是从小的穷朋友,后来虞卿做了赵国的宰相,魏齐做了魏国的宰相。魏齐和秦国的当权人物应侯有仇,秦国向魏国讨要魏齐,并且讨要的态度很严峻,魏齐就逃到赵国虞卿这里。虞卿为了救从小就是穷朋友的魏齐,立即丢了宰相印,跟魏齐一同偷跑出赵国到了魏国,求情于魏信陵君。信陵君犹疑不决,没有慷慨答应。魏齐见事如此,就自杀了。根据这个故事,汉班固《汉书·游侠传》曾说:“赵相虞卿,弃国捐君,以周穷交魏齐之厄。”穷交日由此而来。

(2)昌亭旅食年:用典。《史记·淮阴侯传》记载:韩信没有做官以前很贫穷,行为又不检点,不能被推选去当个小官吏,他又不能做买卖设法自谋生计。因此,韩信经常去别人家吃闲饭,人们都讨厌他。他曾去南昌亭长家里吃饭,吃了几个月,亭长妻子不高兴。一天早晨,亭长家在草席上吃饭,韩信去了,亭长妻不给安排饭食。韩信看出人家讨厌他,很生气,马上离开亭长家。“昌亭”句出于此。意思是说寄人篱下。昌亭,是南昌亭的省略词。

(3)何用:何必。

(4)怀抱:心心相印。

(5)依然:依依不舍的样子。

(6)浦楼:江边的楼。

(7)去去:远去。

(8)日边:意思是说相距遥远。

创作背景

上元二年(675年),其时26岁的年轻诗人自洛阳动身去交趾(今属越南)探父,途中经过白下驿(今江苏南京),在此地结识了当地的县尉唐少府。一段日子后,继续南下,与唐少府饯别,临别时写下了《白下驿饯唐少府》。

拼音版

báixià驿jiàntángshào

xià驿qióngjiāochāngtíngshínián

xiāngzhīyòngzǎohuái怀bàorán

lóuwǎnzhàoxiāngfēngyān

dàochángānzàibiān

作者简介

王勃

王勃(诗杰)

唐朝文学家

王勃(650—676),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隋末学者文中子王通之孙,唐代诗人。年十四,举幽素科,授朝散郎。因作文得罪唐高宗而被放逐,漫游于蜀中。后补虢州参军,犯死罪,遇赦,革职。年二十七,因渡南海探望父亲,溺水受惊而死。工诗能文,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并称“初唐四杰”。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