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

王勃 〔唐代〕 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山中》是唐代诗人王勃创作的一首五绝,作于作者被废斥后客居巴蜀期间。此诗抒发了作者久滞异地,渴望早日回乡的思想感情。起句“长江悲已滞”既写景,又抒情,情因景起,景又生情;次句“万里念将归”紧承首句,具体抒发远游思归的悲苦心境;第三句转为写物候,承接上两句含义,在深秋寒风飒飒之夜令人感伤不已;结句“山山黄叶飞”写深秋的景象,强调了诗人所处的环境,突现了人物的形象和心情。全诗语言洗练,情景交融,塑造了一个天涯游子的典型形象,其丰富的意象渲染了悲凉的氛围,衬托出诗人久客思归的凄苦心境。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长江悲已(1)万里(2)念将归(3)

望着滚滚东流的长江,使我想起自己已经在外乡滞留的太久。思念着万里之遥的故乡,我已准备踏上归程。

况属(4)高风(5)晚,山山黄叶飞。

更何况现在已经晚秋风高,满山遍野枯黄的树叶随风飘舞,让我更加思念家乡。

注释

(1)滞:淹留。一说停滞,不流通。

(2)万里:形容归程之长。

(3)念将归:有归乡之愿,但不能成行。

(4)况属:何况是。属,恰逢,正当。

(5)高风:山中吹来的风。一说即秋风,指高风送秋的季节。

创作背景

《山中》这首诗创作于公元672年(唐高宗咸亨二年),是王勃旅蜀后期时的作品。王勃被逐出沛王府后,无所事事,本想借着蜀地山水名胜以消解胸中的积愤。实际上,南国物候也为诗人增添了不少的乡思和烦忧。

拼音版

shānzhōng

chángjiāngbēizhìwànniànjiāngguī

kuàngshǔgāofēngwǎnshānshānhuángfēi

作者简介

王勃

王勃(诗杰)

唐朝文学家

王勃(650—676),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隋末学者文中子王通之孙,唐代诗人。年十四,举幽素科,授朝散郎。因作文得罪唐高宗而被放逐,漫游于蜀中。后补虢州参军,犯死罪,遇赦,革职。年二十七,因渡南海探望父亲,溺水受惊而死。工诗能文,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并称“初唐四杰”。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