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中九日》是唐代诗人王勃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前二句以“望乡台”、“送客杯”作对仗,用他乡送客来衬托诗中人思乡的情怀;后二句用呼告语作咏叹,从北雁南飞着想,反衬北人久居南方思念故乡的苦闷。这首诗仅以四句来写乡思,却将乡愁抒发得淋漓尽致,突破了唐初宫廷绝句多借咏物寓干进之意的小格局。
九月九日(1)望乡台(2),他席(3)他乡(4)送客杯。
在重阳节这天登高回望故乡,身处他乡,设席送朋友离开,举杯之际,分外愁。
人情已厌南中(5)苦,鸿雁那(6)从北地(7)来。
心中已经厌倦了南方客居的各种愁苦,我想北归不得,鸿雁为何还要从北方来。
(1)九月九日:指重阳节。
(2)望乡台:古代出征或流落在外乡的人,往往登高或登土台,眺望家乡,这种台称为望乡台。
(3)他席:别人的酒席。这里指为友人送行的酒席。
(4)他乡:异乡。
(5)南中:南方,这里指四川一带。
(6)那:为何。
(7)北地:北方。
咸亨元年(670年)重阳节,客居西蜀的王勃与友人一起登玄武山遥望故乡。时逢重阳佳节,又是客中送客,勾起了诗人浓郁的乡愁,于是作了《蜀中九日》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