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不断·自叹

王和卿 〔元代〕 王和卿

恰春朝,又秋宵。春花秋月何时了?

花到三春颜色消,月过十五光明少。月残花落。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拨不断·自叹》是元代散曲家王和卿创作的一首小令。这首小令通过对春花易逝、秋月无常的感叹来表现作者对当时社会、人生世事的不平和不满之意,同时流露出对仕途坎坷的愤懑与悲哀之情。全曲六句六韵,春、秋、花、月,两用对偶,反复吟唱,显得和谐顺畅、流光溢彩,造成一种回环往复之美。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2)春朝,又秋宵。春花秋月(3)何时了?

春朝刚过,又到了秋宵时节。春花秋月,什么时候才是个尽头啊!

花到三春(4)颜色(5),月过十五光明少。月残花(6)

鲜艳美丽的花儿到了季春时节,色彩逐渐消退;每月十五过后,月亮就不再显得那么皎洁。月残花落,实在令人伤感不已啊!

注释

(1)拨不断:曲牌名。又名“续断弦”,属双调宫曲调。此调流行于南宋和元代。全曲六句,基本句式为三三七七七四,押三平韵三仄韵。

(2)恰:才,刚刚。

(3)春花秋月:春天的花朵,秋天的月亮。泛指春秋美景。南唐后主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4)三春:春季的第三个月,即季春时节。

(5)消:消失,减退。

(6)落:零落,凋谢。这里是韵脚。

创作背景

王和卿生活于金末元初,和关汉卿同一时代。当其时,元蒙贵族对汉族士人歧视,战乱造成人们生活的颠簸,加之科举的废置,又堵塞了仕途,因而大部分知识分子都怀才不遇,“沉抑下僚”。《拨不断·自叹》这首散曲就是创作于这种背景之下,大致时间当在元代初期,而具体年份未得确证。

拼音版

duàn··tàn

qiàchūnzhāoyòuqiūxiāochūnhuāqiūyuèshíliǎo

huādàosānchūnyánxiāoyuèguòshíguāngmíngshǎoyuècánhuālào

作者简介

王和卿

王和卿

金末元初散曲家

王和卿(约1220—1278),大名(今属河北省)人,约与关汉卿同时而先关而卒。钟嗣成《录鬼簿》列其为“前辈名公”,但各本称呼不同,天一阁本称“王和卿学士”,孟称舜本称“散人”。陶宗仪《辍耕录》谓其“与关汉卿友,常以讥谑加之”。散曲风格滑稽佻达。《全元散曲》录其小令二十一首,套数二套。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