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算子·烟雨幂横塘

谢逸 〔宋代〕 谢逸

烟雨幂横塘,绀色涵清浅。谁把并州快剪刀,剪取吴江半。

隐几岸乌巾,细葛含风软。不见柴桑避俗翁,心共孤云远。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文学赏析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卜算子·烟雨幂横塘》是北宋词人谢逸所作的一首词,词的上片描写隐者所处风景如画的环境;下片描述志向高远的隐者形象,体现出词人不为尘俗功利所缚的恬远心性和通脱怀抱。全词写得空灵隽永,飘逸潇洒。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全文

烟雨(2)横塘(3)绀色(4)涵清浅。谁把并州(5)快剪刀,剪取吴江半。

朦胧的烟雨笼罩着池塘,天青色的塘水是那样清浅。是谁用锋利的并州剪刀,剪来了吴淞江水的一半?

隐几(6)(7)乌巾(8)细葛(9)含风软。不见柴桑避俗翁(10),心共孤云远。

倚着几案,推开乌色的头巾,任柔和的小风吹着葛布的衣衫。不见隐于柴桑的避俗老人,唯有一颗不染尘氛的心灵,随着孤云飘得又高又远。

注释

(1)卜算子:词牌名,又名《百尺楼》《眉峰碧》《楚天遥》等。双调,四十四字,上下片各两仄韵。

(2)幂:覆盖,笼罩。

(3)横塘:泛指池塘。

(4)绀色:天青色,一种深青带红的颜色。

(5)并州:古九州之一,宋代为太原府,治所在今山西太原。

(6)隐几:即凭着几案。

(7)岸:高高的样子。

(8)乌巾:黑头巾,隐者的服饰。

(9)细葛:指用较细的葛布制作的衣服。

(10)柴桑避俗翁:指陶渊明。陶渊明为柴桑人,故云。

创作背景

词人屡次参加科举考试皆不中第,遂以隐士自视,以诗词自娱。《卜算子·烟雨幂横塘》就是词人为歌咏隐逸生活而作的一首词,以表达其高洁情操和高远志趣。

文学赏析

《卜算子·烟雨幂横塘》这首词主要是通过对眼前景物的描写来烘托隐士如闲云野鹤般无拘无束的生活情趣及其孤傲而清高的品格。该词笔法寒瘦,是谢逸词中少有的气象。

上片写景,笔意精准利落。“烟雨幂横塘”历来观点认为语出唐诗人杜甫《秋日荆南送石首薛明府辞满告别奉寄薛尚书颂》“烟雨封巫峡”之句;接下去的“谁把并州快剪刀,剪取吴江半”化用杜甫《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焉得并州快剪刀,剪取吴淞半江水”的句意,心中犹生“他年要补天西北”(《满江红·健康史致道留守席上赋》)的快意恩仇。动词“幂”衬托出水色天青,横塘潋滟的吴松江水。雾霭浓厚,气势壮阔,使人心静神远,顿生飘飘欲仙之感。

下片写人,仍然留有杜诗痕迹。首句“隐几岸乌巾”,即化用杜甫《小寒食舟中作》“隐几萧条戴鹖冠”一句。至于“细葛含风软”,则直接用杜诗《端午日赐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成句。“不见柴桑避俗翁”化用杜甫《遣兴五首·陶潜避俗翁》“陶潜避俗翁”。“心共孤云远”出自陶渊明《咏贫士》“万族各有托,孤云独无依;暖暖空中灭,何时见馀晖”;杜诗《西阁》亦云:“百鸟各相命,孤云无自心”。词人虽不能亲自拜见陶潜避俗翁,但自诩与其心有相通焉。“共”字与“远”字用得精妙,形成了物我一体的境界,把隐者高洁的情操和高远的志向生动而形象地表现出来了。

全词折射出隐士寄居山林的悠闲生活。仙境高士,洒脱俊逸,不同于其一贯写作的闺情小令,风格清新,朗朗上口,标致隽永。这首词以化用前人诗句取胜,体现了典型的江西诗派词风。

作者简介

谢逸

谢逸

北宋文学家,江西诗派二十五法嗣之一

谢逸(1068—1113),字无逸,号溪堂,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屡举进士不第,后绝意仕进,以诗文自娱,终身隐居。政和三年卒,年未五十。曾作蝶诗三百首,多有佳句,盛传一时,时人因称“谢蝴蝶”。江西诗派重要作家。其词既具花间之浓艳,又有晏殊、欧阳修之婉柔,长于写景,风格轻倩飘逸。著有《溪堂集》十卷。词存集中,有汲古阁本《溪堂词》别出单行。其词“标致隽永”,“轻倩可人”。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