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麦行

杜甫 〔唐代〕 杜甫

大麦干枯小麦黄,妇女行泣夫走藏。

东至集壁西梁洋,问谁腰镰胡与羌!

岂无蜀兵三千人?部领辛苦江山长!

安得如鸟有羽翅,托身白云还故乡?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大麦行》是唐代诗人杜甫所作的一首七言古诗,此诗胡羌统治者武装其部族来抢收粮食之事,表达了作者对乱世百姓的深切同情。全诗不用藻饰,全用白描,短小精悍,语浅情浓,诗人关心国事同情人民的情感,毫不牵强地寓于叙事之中。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大麦干枯小麦黄,妇女行泣夫走藏。

大麦已经成熟,小麦已青黄。妇人边走边哭,丈夫逃跑藏起来。

东至(1)(2)西(3)(4),问谁腰镰(5)胡与羌!

向东跑到集、壁、梁、洋四个州,问谁有来自胡与羌插在腰间的镰刀。

岂无蜀兵三千人?部领(6)辛苦江山长(7)

岂敢没有三千蜀兵,为了逃命不怕道路悠长,疲于奔命,故不能及时救护。

安得如鸟有羽翅,托身(8)白云还故乡?

怎能像鸟儿一样拥有翅膀,安身在白云间返回家乡。

注释

(1)集:即今四川省南江县。

(2)壁:即今四川省通江县。

(3)梁:即今陕西省勉县褒城镇。

(4)洋:即今陕西省洋县。这四州唐属山南西道。

(5)腰镰:腰间插着镰刀,指收割。

(6)部领:即部曲统领,犹部队,一作“簿领”。

(7)江山长:言路途遥远,策应不及。

(8)托身:寄身;安身。

创作背景

唐玄宗天宝十四载(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以后,唐代便由统一进入了分裂的时期。在这时期里,一些怀有野心的地方军阀(如某些节度使)拥兵自重,不仅逐渐形成封建割据势力,而且破坏了同边疆各少数民族的和睦关系。有些少数民族与唐王朝之间不断发生矛盾,向内地侵扰。

拼音版

màixíng

màigànxiǎomàihuángxíngzǒucáng

dōngzhì西liángyángwènshuíyāoliánqiāng

shǔbīngsānqiānrénlǐngxīnjiāngshānzhǎng

ānniǎoyǒuchìtuōshēnbáiyúnháixiāng

作者简介

杜甫

杜甫(诗圣)

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存诗一千四百多首,有《杜工部集》。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