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池》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诗的首联写繁花盛开,让人心情激荡不禁,但自己却是孤独一人;颔联由暮鼓疏钟、灯息烛灭的夜景继续写诗人心情的凄凉忧郁;颈联以江水和垂柳的多情写诗人的无限怅惘;尾联由游人到黄昏纷纷自散成一片空漠而发出疑问。全诗用反衬手法,情景交融,意境凄清悲凉,情感深沉。
日下(1)繁香(2)不自持(3),月中流艳(4)与谁期(5)。
一株株一朵朵芳香袭人,盛开的百花让人情不自禁。明月下波光潋滟,可我不知道有谁能对我垂青?
迎忧(6)急鼓(7)疏钟断,分隔(9)休灯(10)灭烛(11)时。
满怀着忧愁,听暮鼓惊敲钟声轰响。在这灯灭烛息的时刻,更怀念那远方的亲人。
张盖(12)欲判(13)江滟滟(14),回头(15)更望(16)柳丝丝(17)。
多想扬帆而去,看滟潋的江波正轻声召唤。还有那丝丝垂柳,更无限低徊充满深情。
从来此地(18)黄昏散(19),未信(20)河梁(21)是别离。
只可惜在这里相聚的人,到黄昏就各自分散。让人不敢相信在离别时,真会有象苏武李陵那样的感情。
(1)日下:太阳落山,有时也可以指京城。在古代皇帝是象征太阳的,京城是皇帝的所在地,所以又称“日下”,带有天子脚下的意思。
(2)繁香:是泛指一切生长得华盛美好的植物,推延开也可以广及一切美好的事物。繁,是众多的意思;香,有时用来泛指美好的事物以及能散发芬芳气味的植物。
(3)不自持:不能自我保持,也就是身不由己的意思。
(4)月中流艳:是指柔和的月光所给人的舒适之感,以及在这种柔光照耀下所呈现出来的美好景象。流艳,流露出来的艳美、瑰丽,实际上是事物外在的美好形态所反映出来的内在美的素质。
(5)与谁期:是与哪一个相会,实际上是供谁欣赏,让谁享受的意思。期,是期会的意思。
(6)迎忧:迎来烦忧。
(7)急鼓:急促的击鼓声。
(8)疎钟断:疏通疏字,疏落的钟声也停止了。
(9)分隔:分离、隔开,也就是分手的意思。
(10)休灯:也就是用不着点灯了。休,是休止的意思。
(11)灭烛:在夜间是用烛光照明的,现在天亮了,就要将蜡烛吹灭,所以“灭烛时”实际上就是天亮的意思。
(12)张盖:张开伞盖。从这句诗的上下文来看,是指在船上张开伞盖,准备扬帆远航。
(13)欲判:说轻舟将要启航飞逝。判,在古代与拼字通用,又有翻飞的意思。
(14)江滟滟:形容江水平满荡漾。
(15)回头:就是回头的意思。回,通回字。
(16)更望:望了又望,一望再望。
(17)柳丝丝:一丝丝垂挂着的柳条。
(18)此地:就是指曲池。
(19)黄昏散:任何到曲池来游览和宴饮的人,一到天晚总是要离开这里回家的,所以说“黄昏散”。
(20)未信:不相信。
(21)河梁:本来是指桥,但有桥的地方总是有河的阻隔,所以“河梁”又引伸有分离的意思。
关于《曲池》此诗的创作缘由,历来学者说法不一,比如“寓言令狐”(即令狐绹)、“去国之思”等说法。但今之学者多数不赞同此等说法。据李商隐研究会副会长黄世中疏解,此诗应作于开成二年(837)秋,应是贵家游宴曲江,义山与其会,席中有所不能忘情也;据诗意,似李十将军或茂元曲池家宴,李商隐与焉而邂逅王氏小女,有恋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