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帐牙旗得上游,安危须共主君忧。
窦融表已来关右,陶侃军宜次石头。
岂有蛟龙愁失水,更无鹰隼与高秋!
昼号夜哭兼幽显,早晚星关雪涕收?
《重有感》是唐代诗人李商隐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隐晦地表达了作者对“甘露之变”后国家政治形势的看法,诗中对刘从谏上表之事予以肯定,主张各地的武装力量进兵京城,铲除阉党,恢复皇帝的自由,为朝廷分忧,体现了作者关注国家命运的精神和强烈的正义感。全诗议论深刻,爱憎分明,用典工切,造语精严,虚词运用巧妙,文势变化跌宕。
玉帐牙旗(1)得上游(2),安危(3)须(4)共主君(5)忧。
将军的玉帐牙旗正处有利地位,国家危难的时刻应与皇帝分忧。
窦融(6)表已来关右,陶侃(7)军宜次石头(8)。
虽然已像窦融从关右奏上战表,还应效法陶侃率大军进驻石头。
岂有蛟龙(9)愁(10)失水,更无鹰隼(11)与(12)高秋!
哪能有蛟龙为失水而愁的道理,偏没有鹰隼在高爽的秋空遨游。
昼号夜哭兼幽显(13),早晚(14)星关(15)雪涕(16)收?
京城里日夜号哭不分人世阴间,宫内何时能抹干眼泪恢复自由。
(1)玉帐牙旗:指出征时主帅的营帐大旗。
(2)得上游:居于有利的军事地理形势。
(3)安危:偏义复词,这里偏用“危”义。
(4)须:应当。
(5)主君:指皇上。
(6)窦融:东汉初人,任梁州牧。此处指代刘从谏上疏声讨宦官。
(7)陶侃:东晋时荆州刺史,时苏峻叛乱,陶侃被推为讨伐苏峻的盟主,后杀了苏峻。
(8)石头:石头城,即东晋都城建康(今南京)。
(9)蛟龙:比喻掌握天下大权的天子。
(10)愁:一作“曾”,一作“长”。
(11)鹰隼:比喻猛将名臣。
(12)与:通“举”。
(13)幽显:指阴间的鬼神和阳间的人。
(14)早晚:即“多早晚”,什么时候,系不定之词。
(15)星关:天门,指宫廷,即皇帝住处。
(16)雪涕:指落泪。
《重有感》此诗作于开成元年(836年)。大和九年(835年)十一月,宰相李训、凤翔节度使郑注在唐文宗授意下密谋诛灭宦官。事败,李、郑先后被杀,连未曾预谋的宰相王涯、贾餗、舒元舆等也遭族灭,同时株连者千余人,造成“流血千门,僵尸万计”的惨剧,史称“甘露之变”。事变后,宦官气焰更加嚣张,“迫胁天子,下视宰相,陵暴朝士如草芥”(《通鉴》)。开成元年(836年)二、三月,昭义军节度使刘从谏两次上表,力辩王涯等无辜被杀,指斥宦官“擅领甲兵,恣行剽劫”,表示要“修饰封疆,训练士卒,内为陛下心腹,外为陛下藩垣。如奸臣难制,誓以死清君侧”,并派人揭露宦官仇士良等人的罪行。一时宦官气焰稍有收敛。作者有感于此事以及朝廷依然存在的严重弊端,写了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