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诗》是五代十国南唐后主李煜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是李煜为悼念幼子仲宣早夭而作。诗歌开头点明对亡子的思念始终难以消除,而这种思念又只能一个人默默承受。接下来四句继续细写这种愁苦,特地渲染了一个增悲添愁的环境。最后想到的是宗教的救赎。全诗情感真挚,凄恻感人。
永念难消释,孤怀痛自嗟。
丧子之痛难以释怀,但是爱妻现在重病在床怎忍再让地承受打击,就让我一人承受这痛苦吧。
雨深秋寂莫,愁引(1)病增加。
深秋时节阴雨靠靠,分外冷清孤寂。这样愁苦的心情,怎能减轻我的病痛呢?
咽绝风前思,昏朦(2)眼上花。
伫立风中,更加哽咽悲哀,眼前一片昏暗述茫,甚至连深秋的残花也模不清。
空王(3)应念(4)我,穷子(5)正迷家(6)。
我的灵魂饱受苦痛煎熬,我佛慈悲,请为我指引宁静的归处吧!
(1)引:《五代诗话》引诗作“剧”。
(2)昏朦:指眼光昏花,朦胧。或作“昏濛”。
(3)空王:佛教语,佛教信徒对佛祖的尊称,因佛说世界是一切皆空。
(4)念:怜。
(5)穷子:佛教语,法华经七喻之一。三界生死之众生,譬之无功德法财之穷子。此指走投无路的人。
(6)迷家:相传汉初辽东人丁令威学道得仙,归来而无相识者,化鹤停于城头华表柱上,有少年举弓欲射之,鹤乃吟日:“去家千岁今来归,城郭如故人民非。”见《艺文类聚》卷七八引《搜神记》。此事常用以表示物是人非之感。后佛教徒又用以表示迷失路径而祈请佛的指引。
《悼诗》此作又名“悼幼子瑞保”。李煜次子仲宣,小字瑞保,三岁时受封宣城郡公,死后追封为岐王。瑞保是李煜与大周后的次子,生于公元961年,正是李煜即位的当年。陆游《南唐书》卷十六记载:“宋乾德二年,仲宣才四岁。日,戏佛像前,有大琉璃灯为猫触堕地,哗然作声,仲宣因惊痫得疾,竟卒。”时间据《岐王墓志铭》是在这一年的冬十月二日。此时,大周后正卧病在床,势将不起。这首诗亦见于宋马令《南唐书》卷七《宗室传》:“初,仲宣卒,后主哀甚,然恐重伤昭惠,常默坐饮泣而已,因为诗以写志云云。”时年28岁的李煜几乎被丧失爱子的剧痛完全打倒,却忧心引起大周后大恸而加剧病情,强力独自撑持,不能尽情宣泄悲痛。马令《南唐书》卷三又载:“时昭惠病剧,后主恐重伤其意默坐饮泣,因为诗以写志,吟咏数四,左右为之泣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