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虎林应制》是辽代懿德皇后萧观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前三句渲染了辽道宗的盖世气魄,最后一句扣紧“伏虎”,进一步烘托辽道宗的气势。全诗气势雄健奔放,音调铿锵有力,夸张的笔调里流露出自豪的心情,鲜明地表现了契丹族崇尚勇武的民族精神。
威风万里压南邦(3),东去能翻鸭绿江(4)。
威风万里能压倒南方的邦国,向东去能使鸭绿江翻滚。
灵怪(5)大千(6)俱破胆,那教(7)猛虎不投降。
大千世界的妖魔鬼怪都会吓破胆,怎能使猛虎不投降。
(1)伏虎林:契丹族“秋捺钵”(行营)之地,在今内蒙古巴林右旗西北察罕木伦河源之白塔子(察罕城)西北,是辽代皇帝秋季游猎的地方。据说辽景宗射猎到此,有虎伏于草丛颤抖不敢仰视,因称此地为伏虎林。
(2)应制:封建时代臣僚奉皇帝的命令所作的诗。
(3)南邦:南方的邦国。
(4)鸭绿江:江名,源出吉林省东南白头山,西南流到辽宁省丹东市以下,入黄海,全长795公里。
(5)灵怪:妖魔鬼怪。
(6)大千:大千世界。本是佛教语汇,指广大无边的世界。
(7)那教:怎教,怎能使。
辽道宗清宁二年(1056年)八月,辽道宗上猎秋山,萧观音率妃嫔从行,至伏虎林,帝命后赋诗。萧观音应制作此诗。帝大喜,出示群臣曰:“皇后可谓女中才子。”次日上亲射猎,有虎突林而出。上曰:“朕射得此虎,可谓不愧后诗。”一发而殪,群臣皆呼万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