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月·行行且止

张炎 〔宋代〕 张炎

序:余载书往来山阴道中,每以事夺,不能尽兴。戊子冬晚,与徐平野、王中仙曳舟溪上。天空水寒,古意萧飒。中仙有词雅丽;平野作《晋雪图》,亦清逸可观。余述此调,盖白石《念奴娇》鬲指声也。

行行且止,把乾坤收入,篷窗深里。星散白鸥三四点,数笔横塘秋意。岸觜冲波,篱根受叶,野径通村市。疏风迎面,湿衣原是空翠。

堪叹敲雪门荒,争棋墅冷,苦竹鸣山鬼。纵使如今犹有晋,无复清游如此。落日沙黄,远天云淡,弄影芦花外。几时归去,剪取一半烟水。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湘月·行行且止》是南宋词人张炎所作的一首词,收录于《全宋词》,上阕主要写景,字字勾勒,句句入画,处处弥漫着词人对山阴道上所见自然风光的无限热爱之心。下阕转入抒情,在对冬晚泛舟畅游的深长感慨中,流露出作者的家国之思。这首词苍凉激楚,即景抒情,备写其身世盛衰之感,非徒以剪红刻翠为工。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序:余载书往来山阴道中,每以事夺,不能尽兴。戊子冬晚,与徐平野、王中仙曳舟溪上。天空水寒,古意萧飒。中仙有词雅丽;平野作《晋雪图》,亦清逸可观。余述此调,盖白石《念奴娇》鬲指声也。

行行且止,把乾坤(1)收入,篷窗(2)深里。星散白鸥三四点,数笔横塘(3)秋意。岸觜(4)冲波(5)篱根(6)受叶,野径通村市。疏风迎面,湿衣原是空翠(7)

走一会儿,又停一会儿,让天地间的美景,都反映进船篷下的小窗里。只见稀稀落落的三两只白鸥散落在江面上,远处水墨画似的几笔,很像苏州横塘一带的秋天景色。尖削的江岸激溅起水波,篱笆脚下堆积着落叶,曲折的小路通向村庄市集。萧疏的风迎面吹来,衣裳被打湿了,哦,原来是空蒙的水汽。

堪叹敲雪门荒(8)争棋墅冷(9),苦竹鸣山鬼(10)。纵使如今犹有晋,无复清游(11)如此。落日沙黄,远天云淡,弄影(12)芦花外。几时归去,剪取一半烟水(13)

可叹那一扇扇曾经在雪夜接待佳客的大门,如今都荒废了;那一幢幢经常围棋争胜的别墅,也变得冷落不堪。只有丛丛苦竹在风中呜呜作响,就像山鬼在叫。纵使倒退到一千年前的晋朝.这一带也不会这样凄清萧条。落日下沙滩一片金黄,远天外飘浮着几缕云彩。透过芦花的间隙,可以看见它们的影子在闪烁。什么时候我们返程时,干脆把这烟波水色剪下一半带回去。

注释

(1)乾坤:天地。

(2)篷窗:船的窗户。

(3)横塘:地名,在苏州城外。

(4)岸觜:水边的、像嘴一样的陆地。觜:鸟嘴。此指尖锐突出的江岸。

(5)冲波:激起波浪。

(6)篱根:篱笆的根部。

(7)空翠:指山林水泽蒸发出来的水汽。

(8)敲雪门荒:是用上面王子猷雪夜访戴之典。此指戴安道旧宅荒废。

(9)争棋墅冷:用谢安与人弈棋争胜之典。据《晋书·谢安传》载:淝水之战前夕,谢安与其侄谢玄在建康山墅中下围棋,以别墅作赌。谢玄棋艺平时本高于谢安,此日因牵挂局势,心神不定,竟以致败。又谢安先曾隐居会稽东山,亦有别墅。此合二者言之,指谢安会稽之别墅,其庭院已经冷落。

(10)山鬼:泛指山中鬼魅。

(11)清游:清雅游赏。

(12)弄影:影子摇摆晃动。

(13)剪取一半烟水:传说索靖观赏顾恺之画时,十分倾倒,赞叹地说:“恨不带并州快剪刀来,剪松江半幅纹练归去。”后来,杜甫在盛赞王宰的山水画时,便把索靖的话,化为“焉得并州快剪刀,剪取吴淞半江水”二句。

创作背景

《湘月·行行且止》这首词作于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作者与朋友王沂孙、徐平野泛舟,饱览四周美景。山川秀色、友朋清雅,皆让人诗兴大动、画兴大发。于是王沂孙、张炎各赋词一首,徐平野挥毫泼墨画《晋雪图》。这首词即为张炎所作。

拼音版

xiāngyuè··xíngxíngqiězhǐ

xíngxíngqiězhǐgānkūnshōupéngchuāngshēnxīngsànbáiōusāndiǎnshùhéngtángqiūànchōnggēnshòujìngtōngcūnshìshūfēngyíngmiànshī湿yuánshìkōngcuì

kāntànqiāoxuěménhuāngzhēngshùlěngzhúmíngshānguǐzòngshǐ使jīnyóuyǒujìnqīngyóuluòshāhuángyuǎntiānyúndànnòngyǐnghuāwàishíguījiǎnbànyānshuǐ

作者简介

张炎

张炎

南宋词人

张炎(1248—1319),字叔夏,号玉田,又号乐笑翁,临安(今浙江杭州)人。他是贵族后裔(循王张俊六世孙),也是南宋著名的格律派词人,父张枢,精音律,与周密为结社词友。张炎前半生在贵族家庭中度过。宋亡以后,家道中落,贫难自给,曾北游燕赵谋官,失意南归,落拓而终。曾从事词学研究,著有《词源》,有《山中白云词》,存词约三百首。文学史上把他和另一著名词人姜夔并称为“姜张”。还与宋末著名词人蒋捷、王沂孙、周密并称“宋末四大家”。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