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张真人归上清

揭傒斯 〔元代〕 揭傒斯

闭户京城昼懒开,初闻北觐却南回。

冯夷击鼓乘龙出,王子吹笙跨鹤来。

囊里天书明日月,匣中神剑閟风雷。

回瞻魏阙红云拥,应在山中看早梅。

复制 复制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送张天师归龙虎山》元代诗人揭傒斯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首联从张天师进京写,替张天师占尽身份;颔联用夸张的手法,渲染天师要回去了,神仙们都来迎接他的法驾;颈联写到张天师自身,极言张天师具有崇高的地位与深奥的法术;末联则是想象天师回到龙虎山后的情况。此诗围绕着送行一事,表现了他道行高深、自尊自重的高尚品格,也显示了他的崇高地位和深奥法术。全诗造语置词深切入微,有真情实感。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闭户京城昼懒开,初闻北觐(3)却南回。

他住在京城里,大白天也懒得打开门。刚听说他是来晋见皇帝的,现在却又要回到南方龙虎山去了。

冯夷(4)击鼓乘龙出,王子(5)吹笙(6)鹤来。

水神冯夷击鼓乘龙而出,仙人王子乔吹笙跨鹤而来。

囊里天书明日月,匣中神剑閟风雷(7)

他袖里藏着天书,可参鬼神不测之机,掌造物无尽之化。他腰匣间佩着神剑,这神剑蓄闭着风雷。

回瞻魏阙(8)红云拥,应在山中看早梅。

当他回忆起在帝京里的情形时,只觉得那是红尘里扰扰攘攘的事,现在他只管在山中欣赏着早开的梅花。

注释

(1)张天师:即张嗣成,字次望,号太玄,张与材之子。正一派第三十九代天师,号“太玄辅化体仁应道大真人”。

(2)龙虎山:山名,位于今江西贵溪市,东汉中叶,正一道创始人张道陵曾在此炼丹,传说“丹成而龙虎现”,山因得名。据道教典籍记载,张陵第四代孙张盛在三国或西晋时已赴龙虎山定居,此后其后裔世居龙虎山,至今承袭六十三代,历经一千九百多年。

(3)北觐:北上觐见天子。觐,原为诸侯秋朝天子之称,后为晋见国家元首的通称。

(4)冯夷:中国古代神话中的黄河水神,也作“冰夷”。

(5)王子:即王子晋,古仙人,传说曾骑鹤吹笙于缑氏山升仙。

(6)跨:骑。

(7)閟风雷:使风雷失声失色。

(8)魏阙:朝廷。

创作背景

诗作于元英宗至治元年(1321年),时揭傒斯在翰林院任职。江西贵溪的龙虎山是道教圣地,汉张道陵后人历承衣钵代代相传,掌教于此地。元代崇尚道教,对历代天师都有封号,当时天师张嗣成,嗣父张与材位,为三十九代天师,领江南道教,主三山符箓。《送张天师归龙虎山》此诗就是为这位天师送行而作。

拼音版

sòngzhāngzhēnrénguīshàngqīng

jīngchéngzhòulǎnkāichūwénběijìnquènánhuí

féngchénglóngchūwángzichuīshēngkuàlái

nángtiānshūmíngyuèxiázhōngshénjiànfēngléi

huízhānwèiquèhóngyúnyōngyīngzàishānzhōngkànzǎoméi

作者简介

揭傒斯

揭傒斯

元代文学家、书法家

揭傒斯(1274—1344),字曼硕,号贞文,龙兴富州(今江西丰城)人。延祐初授翰林国史院编修,元统初官升至侍讲学士,赠护军,追封豫章郡公,谥文安。故世称“揭文安”。总修辽、金、元三史,著有《文安集》十四卷。擅长诗文和书法。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