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孤游万竹山中,闲门落叶,愁思黯然,因动黍离之感。时寓甬东积翠山舍。
万里孤云,清游渐远,故人何处?寒窗梦里,犹记经行旧时路。连昌约略无多柳,第一是难听夜雨。漫惊回凄悄,相看烛影,拥衾谁语?
张绪归何暮?半零落依依,断桥鸥鹭。天涯倦旅,此时心事良苦。只愁重洒西州泪,问杜曲人家在否?恐翠袖正天寒,犹倚梅花那树。
《月下笛·万里孤云》是宋末词人张炎的词作,收录于《全宋词》。此词上片即景抒怀,宣泄国破家亡之哀思,词人为自己滞留天涯的孤苦而感伤;下片词人以张绪自比,意谓飘泊已久,无家可归,无路可投,昔日之友所剩无多,更显孤独,最后以梅树自喻作结,表现自己的风骨与气节。全词结构紧凑,层层深入,用典贴切,想象丰富,含蓄深厚,风格凄婉。
序:孤游万竹山中,闲门落叶,愁思黯然,因动黍离之感。时寓甬东积翠山舍。
我独自一人在万竹山中游览,只见门庭清闲冷落,落叶满地,不禁暗生愁绪,又触动了亡国的悲痛。当时寓居在甬东积翠山舍。
万里孤云,清游渐远,故人何处?寒窗梦里,犹记经行旧时路。连昌(1)约略(2)无多柳,第一是难听夜雨。漫惊回凄悄(3),相看烛影,拥衾(4)谁语?
万里长空飘荡着孤云一片,清寂地浮游着渐飘渐远,故人啊到何处才能将你寻见?在寒窗里入梦酣然,旧时曾经走过的道路还能记忆。连昌宫的杨柳大概已所剩无几,最叫我难过的是,听着淅淅沥沥的夜雨。梦回惊醒,无端地感到忧伤凄寂,面对着烛影摇曳,拥被孤眠谁与我倾心话语?
张绪(5)归何暮?半零落依依,断桥鸥鹭。天涯倦旅,此时心事良苦。只愁重洒西州泪(6),问杜曲(7)人家在否?恐翠袖(8)正天寒,犹倚梅花那树。
像风姿清雅的张绪为何迟迟不归去?断桥边鸥鹭相盟的伴侣,半已零落却仍然眷恋依依。我疲倦地颠簸于天涯羁旅,此时的心事实在痛苦悲凄。只怕重返临安故地,又重洒愁苦的泪滴,试问杭州故居的旧时人家,而今是否依旧在那里?恐怕她翠袖单薄,正当天寒日暮之际,还在梅花树旁斜倚。
(1)连昌:唐宫名,唐高宗所置,在今河南省宜阳县西,多植柳。元稹有《连昌宫词》。
(2)约略:大约。
(3)凄悄:伤感寂寞。
(4)衾:被子。
(5)张绪:南齐吴郡人,字思曼。
(6)西州泪:指晋羊昙感旧兴悲哭悼舅谢安事。
(7)杜曲:唐时杜氏世居于此,故名。这里指高门大族聚居的地方。
(8)恐翠袖:杜甫《佳人》有“天寒脆袖薄,日幕倚修竹”句,写一为避乱世而幽居深谷的佳人。此处借用其意。
《月下笛·万里孤云》是“遗民”张炎抒发其遗民心态的一首词。宋亡后,张炎身怀家国之恨流寓在甬东一带。怀着国亡家破的巨大悲痛到处飘零。元成宗大德二年(1298)流寓甬东(今浙江定海)。一次独游天台万竹山,触景生情,创作这首寄托“黍离之悲”的词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