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连环·孤雁

张炎 〔宋代〕 张炎

楚江空晚。怅离群万里,恍然惊散。自顾影、却下寒塘,正沙净草枯,水平天远。写不成书,只寄得、相思一点。料因循误了,残毡拥雪,故人心眼。

谁怜旅愁荏苒。谩长门夜悄,锦筝弹怨。想伴侣、犹宿芦花,也曾念春前,去程应转。暮雨相呼,怕蓦地、玉关重见。未羞他、双燕归来,画帘半卷。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解连环·孤雁》是宋末词人张炎在南宋灭亡后创作的的咏物词,此词描写了一只离群失侣的孤雁独自在江野彷徨的凄苦情景,抒发了作者自己羁旅漂泊的愁怨,委婉地流露出故人之思和亡国之痛。全词将咏物、抒怀、叙事紧密结合,构思巧妙,体物细腻,情意隽永。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2)江空晚。怅离群万里,恍然(3)惊散。自顾影(4)、却下寒塘(5),正沙净草枯,水平天远。写不成书(6),只寄得、相思一点。料因循(7)误了,残毡拥雪(8),故人心眼。

在空阔的楚江夜晚,我痛心突然被惊散后,自己已脱离雁群万里之远。顾影自怜,想到飞下寒塘,只见地面一片眼前草枯沙净,江水平阔伸向遥远天边。孤单一只的我无法排成字形,只能寄去相思情意的一点。还生怕这样徘徊迁延会耽误北地吞毡嚼雪的故人,传达他们眷念故园的心愿。

谁怜旅愁荏苒(9)(10)长门(11)夜悄,锦筝(12)弹怨。想伴侣、犹宿芦花,也曾念春前,去程应转。暮雨相呼,怕蓦地(13)玉关(14)重见。未羞他、双燕归来,画帘半卷。

有谁会可怜我长途飞行的艰难?让我想起深夜孤居长门宫的皇后,锦筝弹着心中无限的幽怨。料想自己的伴侣还栖宿在芦花中,他们是否正惦念我在春前,会转程从旧路飞回北边。我仿佛听到他们在暮雨中声声呼唤,只怕在边塞突然相见。这样当双燕归来后栖息于画帘半卷的房檐,我也不会羞惭。

注释

(1)解连环:词牌名。本名“望梅”,因周邦彦词有“信妙手能解连环”句,故名。又名“杏梁燕”等。双调一百零六字,仄韵格。

(2)楚:泛指南方。

(3)恍然:失意貌。

(4)自顾影:顾影自怜,对自己的孤单表示怜惜。

(5)下寒塘:崔涂《孤雁》诗:“暮雨相呼失,寒塘欲下迟。”

(6)写不成书:雁飞行时行列整齐如字,孤雁而不成字,只像笔画中的“一点”,故云。这里还暗用了苏武雁足传书的故事。

(7)因循:迟延。

(8)残毡拥雪:用苏武事。苏武被匈奴强留,毡毛合雪而吞食,幸免于死。这里喻指困于元统治下有气节的南宋人物。

(9)荏苒:辗转不断。

(10)谩:漫,徒然的意思。

(11)长门:汉宫名,汉武帝时,陈皇后被打入长门冷宫。这里用长门宫的寂寞冷落来形容孤雁的凄凉哀怨。

(12)锦筝:筝的美称。古筝有十二或十三弦,斜列如雁行,称雁筝,其声凄清哀怨,故又称哀筝。《晋书·桓伊传》“抚哀筝而歌怨诗”。

(13)蓦地:忽然。

(14)玉关:玉门关,这里泛指北方。

创作背景

张炎在南宋灭亡之后曾隐居浙江,后北游燕赵谋官,失意南归,漫游于江浙一带。这首《解连环·孤雁》词当作于这个时期。

拼音版

jiěliánhuán··yàn

chǔjiāngkōngwǎnchàngqúnwànhuǎngránjīngsànyǐngquèxiàhántángzhèngshājìngcǎoshuǐpíngtiānyuǎnxiěchéngshūzhǐxiāngdiǎnliàoyīnxúnliǎocánzhānyōngxuěrénxīnyǎn

shuíliánchóurěnrǎnmànchángménqiāojǐnzhēngtányuànxiǎngbànyóu宿huācéngniànchūnqiánchéngyīngzhuǎnxiāngguānchóngjiànwèixiūshuāngyànguīláihuàliánbànjuǎn

作者简介

张炎

张炎

南宋词人

张炎(1248—1319),字叔夏,号玉田,又号乐笑翁,临安(今浙江杭州)人。他是贵族后裔(循王张俊六世孙),也是南宋著名的格律派词人,父张枢,精音律,与周密为结社词友。张炎前半生在贵族家庭中度过。宋亡以后,家道中落,贫难自给,曾北游燕赵谋官,失意南归,落拓而终。曾从事词学研究,著有《词源》,有《山中白云词》,存词约三百首。文学史上把他和另一著名词人姜夔并称为“姜张”。还与宋末著名词人蒋捷、王沂孙、周密并称“宋末四大家”。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