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室人诗十首·其七

江淹 〔南北朝〕 江淹

颢颢气薄暮,蔌蔌清衾单。

阶前水光裂,树上雪花团。

庭鹤哀以立,云鸡肃且寒。

方东有苦泪,承夜非膏兰。

从此永黯削,萱叶焉能宽。

复制 复制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文学赏析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悼室人诗十首》是南朝文学家江淹的组诗作品。这组诗是诗人为悼念亡妻而作,诗中充满了难以抑制的悲痛和伤感。前九首诗抒发了对亡妻的深切思念之情,最后一首寄托了对爱妻亡灵的深情祝愿。这十首诗抒情的角度各有不同,写春夏秋冬,写绝望与希望,而其核心没有变,就是妻子离世给自己造成的痛苦,情感哀婉缠绵。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全文

颢颢(1)气薄暮,蔌蔌(2)清衾单。

在寒冷的暮色中,空气清冷,床铺单薄。

阶前水光裂,树上雪花团。

寒冬中水光刺眼,树上雪花堆积。

庭鹤哀以立,云鸡肃且寒(3)

鹤显得异常严肃,云鸡觉得寒冷。

方东有苦泪,承夜非膏兰。

内心的苦闷和失落,就像承夜的苦泪无法消散。

从此永黯削,萱叶焉能宽。

生离死别,如同萱叶也无法宽慰他一样。

注释

(1)颢颢:形容天色的惨白。

(2)蔌蔌:形容风声劲急。

(3)肃且寒:形容因寒冷而不动的样子。

创作背景

《悼室人诗十首》是江淹为悼念亡妻刘氏而作的。江淹妻子于何时去世已难以确知,因而这组诗的写作年代也无法断定。江淹集子中有一首《伤内弟刘常侍》诗,可知其夫人姓刘。从这组诗来看,江淹对妻子的感情是很深的,妻子的去世使他十分伤心,于是作这组诗悼亡。

文学赏析

第七首写冬日之哀苦。时光荏苒,转眼肃杀的严冬来临了。严冬日暮,北风呼啸,诗人觉得被子单薄不胜严寒。不直说天寒而说清衾单,诗人的感受显得更为具体。“颢颢”两句虽然只是客观叙述,却隐隐地含有哀苦之意,为全诗定下了低沉凄凉的基调。作者并没有马上写出他心中的哀苦,而是继开首二句之后进一步写了冬日的景象。阶前的积水被劲急的寒风刮得水光闪烁,树枝上积压着团团雪花。“裂”字用得极奇极警策,足以使人生动地想象到急风中水面无一刻平静,宛如起了裂缝。“团”字说明雪花在大风中也难以吹散,给人的感觉则是凝滞而沉重的。这两句诗更进一步让人感到寒气逗人。然而作者的用意并不在于写气候之冷,观“庭鹤”二句即可看出。所谓“哀以立”“肃且寒”表面上是写鹤与鸡,实际上还是在表现诗人的内在情感,只是他不急于直接吐露内心的哀苦,而是先将内在的哀苦之情移向外物。哀立的鹤、瑟缩的鸡,正是作者自己心情哀苦的象征。诗的前半部分用肃杀的严冬景象衬托了作者的心情,为下面的直接抒情创造了适宜的气氛。“方冬”二句转而直接抒发哀情。失去妻子后的悲痛一直萦绕心头,时节正值冬季,诗人有着流不尽的苦泪。“承夜”意即入夜,“膏兰”也即兰膏,为押韵而将其颠倒。兰膏是用泽兰炼成的油,可点灯,并有香气散发。“承夜”句言夜晚不再用兰膏点灯,这无非是表明诗人在漫漫黑夜中因苦苦思念着亡妻而心情黯然,在表现手法上同第一首诗中的“宝烛夜无华”有相似之处。最后两句,诗人说道:一想到妻子从此离去了,心中就黯然忧伤,萱叶自不能消除这种忧伤之情。萱叶就是萱草,据说可以使人忘忧。忘忧之草也无济于事,可见哀苦忧愁之深,言之哀婉缠绵,令人同情叹息。

作者简介

江淹

江淹

南朝政治家、文学家

江淹(444—505),字文通,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人。刘宋时,任徐州从事、奉朝请。坐事下狱,建平王刘景素救之,后入刘景素幕府,因谏其谋叛,黜为建安吴兴县令。萧道成执政,入萧道成幕府,掌军书表记。齐立,历任中书侍郎、庐陵内史、尚书左丞、御史中丞、廷尉卿、宣城太守、黄门侍郎、秘书郎等职。及萧衍攻建康,微服投之,官吏部尚书、相国左长史。梁立,仕至金紫光禄大夫,封醴陵侯。少以文章著名,晚年才思减退,时谓“江郎才尽”。其诗风格略近于鲍照,号称“江鲍”。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