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秋华·八日飞翼楼登高

吴文英 〔宋代〕 吴文英

思渺西风,怅行踪、浪逐南飞高雁。怯上翠微,危楼更堪凭晚。蓬莱对起幽云,澹野色山容愁卷。清浅。瞰沧波、静衔秋痕一线。

十载寄吴苑。惯东篱深把,露黄偷翦。移暮影、照越镜,意销香断。秋娥赋得闲情,倚翠尊、小眉初展。深劝。待明朝、醉巾重岸。

复制 复制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惜秋华·八日飞翼楼登高》是宋代词人吴文英创作的一首词,此词写作者在重阳节前一日登飞翼楼观景,感慨万千;下片由景生情,追忆作者与苏姬杭妾的欢乐往事,抒发了无限惆怅之情。此词章法是过片则变,上片采用以景抒情的写法,下片以时空交错的曲笔行文。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思渺西风,怅行踪、浪逐南飞高雁。怯上翠微(4)危楼(5)更堪凭晚。蓬莱(6)对起幽云,澹野色山容愁卷。清浅。瞰沧波、静衔秋痕一线。

我在重阳前一日登上飞翼楼眺望湖山秋色,见满湖秋风掀浪,无休止地追逐着南飞的鸿雁,不觉思绪万千,想到自己也像那雁儿般羁旅行役,行踪飘忽,不禁惆怅不已。重九登高,本是从古至今的习俗,现在我年老力衰,怕上高山,所以选择飞翼楼作为凭栏眺望湖景夕照的地点,以寄托登高之意。眺望隔湖山色,发觉淡绿色的远山仿佛笼罩着一层忧愁的面罩,那幽云缭绕使对岸的蓬莱阁恰如仙境般飘渺微茫。瞰视楼前,湖水清浅,湖面一碧万顷,浩浩荡荡,秋水共长天一色。

十载寄吴苑(7)。惯东篱深(8)露黄(9)(10)。移暮(11)、照越镜,意销香断。秋娥(12)赋得闲情(13),倚翠尊(14)、小眉初展。深劝。待明朝、醉巾重(15)

我曾在苏州客居了十余年,当时年纪尚轻,风流倜傥,所以惯于怜香惜玉,和所爱的女子经常在暗中约会。如今已是衰老暮年,重返飞翼楼观看那湖山旧景,不觉自感意销气馁,更何况在爱情上杭妾亡、苏姬去,只剩孤身一人,不禁兴悲。我曾在中秋佳节赋词一首寄情,词中回想:从前倚傍在湖畔的花丛中,杭妾初展双眉捧酒劝饮的快乐情景,这是多美妙的时刻啊!可是今天登上是楼,却不见伊人,能不悲乎?所以还是到明天重阳节喝得醉熏熏的去湖岸边追寻梦境吧。

注释

(1)惜秋华:词牌名。梦窗词入夹钟商。此词双调九十三字,上片四仄韵,下片六仄韵。

(2)八日:即重九节前一日。

(3)飞翼楼:在绍兴。朱祖谋笺:王迈《飞翼楼》诗:“亭前一望海东流,更有雄楼在上头。燕子飞来春漠漠,鸱夷仙去水悠悠。”题注云:“旧传说范蠡故址。”

(4)翠微:指绿色山峦。

(5)危楼:借指飞翼楼。危,一作“花”。

(6)蓬莱:指浙江绍兴蓬莱阁。

(7)吴苑:指苏州。

(8)把:一作“处”。

(9)露黄:指菊花。

(10)翦:同“剪”。

(11)影:一作“景”。

(12)秋娥:即杜秋娘。此以杜秋娘借指眼前的歌妓。

(13)闲情:指歌妓所唱的与自己羁旅之情与忆姬之事均无关的歌曲。

(14)翠尊:杯中美酒。

(15)岸:即岸帻。帻,头巾,本覆在额上,把横掀起露出前额叫“岸帻”,表示洒脱不拘。

创作背景

《惜秋华·八日飞翼楼登高》此词为伤羁旅、忆去姬而作。据词中有忆姬语,可知此词当作于苏姬杭妾去后。夏承焘《吴梦窗系年》言,此词约作于宋理宗淳祐四年(1244)。

拼音版

qiūhuá··fēilóudēnggāo

miǎo西fēngchàngxíngzōnglàngzhúnánfēigāoyànqièshàngcuìwēiwēilóugèngkānpíngwǎnpéngláiduìyōuyúndànshānróngchóujuǎnqīngqiǎnkàncāngjìngxiánqiūhénxiàn线

shízàiyuànguàndōngshēnhuángtōujiǎnyǐngzhàoyuèjìngxiāoxiāngduànqiūéxiánqíngcuìzūnxiǎoméichūzhǎnshēnquàndàimíngcháozuìjīnzhòngàn

作者简介

吴文英

吴文英

南宋著名朦胧词人

吴文英(1200—1268),字君特,号梦窗,晚年又号觉翁,四明(今浙江宁波)人。他原出翁姓,后出嗣吴氏。一生未第,游幕终身,于苏州、杭州、越州三地居留最久,并以苏州为中心,北上到过淮安、镇江,苏杭道中又历经吴江、无锡及茹霅二溪。游踪所至,每有题咏。晚年一度客居越州,先后为浙东安抚使吴潜及嗣荣王赵与芮门下客。词风密丽。在南宋词坛,属于作品数量较多的词人,其《梦窗词》有三百四十余首。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