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天子·秋夜吟

李致远 〔元代〕 李致远

梵宫,晚钟。落日蝉声送。半规凉月半帘风,骚客情尤重。

何处楼台,笛声悲动?二毛斑秋夜永。楚峰,几重?遮不断相思梦。

复制 复制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文学赏析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朝天子·秋夜吟》是元代诗人李致远创作一首散曲小令。这首小令前两句写佛寺的晚钟、秋蝉声;三四句写佛寺的月亮和凉风;五六句写远处楼台传来了凄凉的悲笛之声;七八句写诗人的相思。全曲用语考究,押韵,抒发诗人秋夜中一段相思之情。含蓄隽永,余味悠然。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全文

梵宫(2),晚钟。落日蝉声送。半规(3)凉月半帘风,骚客(4)情尤重。

寺庙里传来傍晚的钟声,一阵阵蝉鸣送走了落日。半轮凉月升起,半帘夜风吹来,触发起诗人的满怀愁绪。

何处楼台,笛声悲动?二毛(5)秋夜永(6)楚峰(7),几重?遮不断相思梦。

是什么地方的楼台上,传来悲怨的笛声?鬓发早已斑白秋夜这样漫长。巫山神女虽相隔重重山峰,也遮不断对她相思的梦。

注释

(1)朝天子:曲牌名,小令兼用,又名“谒金门”、“朝天曲”。

(2)梵宫:即佛寺。

(3)半规:圆形为规,半规即半圆。

(4)骚客:诗人。屈原代表作名《离骚》,后因以骚客、骚人称诗人。

(5)二毛:鬓发斑白。

(6)秋夜永:秋夜长。

(7)楚峰:指四川、湖北两省边境的巫山一带,有十二峰,其中神女峰最奇。

创作背景

《朝天子·秋夜吟》这首小令的具体创作时间不详。李致远滞留在楚地寄居在僧寺里,作为一个儒家士子,他盼望着乘驷马车,戴黄金冠,然而生不逢时,离乡多年,只落得蜇居梵寺的下场。正值秋季,他看着寺庙漫山的树叶由绿转黄,又在渐渐强劲的秋风中飘落,清泠凄清的秋夜撩拨起他无限的思念之情,于是写下这首小令。

文学赏析

《朝天子·秋夜吟》小令开头用“梵宫、晚钟”,傍晩时分,古钟响起,暮色渐渐笼罩佛寺。面对即将到来的秋夜,作者心中不由泛起一阵孤独凄凉之感。秋日的蝉声显得格外嘹亮,声声传入他的耳中,更增添了其内心的苦闷和孤寂。“落日蝉声送”也点明了此时的时令。“半规凉月半帘风”,夜色降临后,凉月升起,一袭凉风款款而至。自古而今,月亮最能勾起文人骚客的思念和愁绪,作者也不例外。在凉月、秋风营造的凄凉秋夜图下,内心的惆怅和寂寥愈发浓烈,“骚客情尤重”。秋景秋声触发了作者内心的情感,情景交融间更见其内心的痛苦。远处的楼台上传来阵阵笛声,不知何人在这寒夜里吹响哀笛,勾起了曲人的哀思:家乡是否也有这样一个人在为自己赋笛一曲,岁月蹉跎,李致远已鬓发斑白。在这苍茫秋夜里,哀怨的笛声无疑会触动他那根柔软的心弦。“楚峰、几重,遮不断相思梦”,即使连绵不断的山峰,也无法阻挡他的一梦相思。其用情至深,可见一斑。相思不能相见,相念不能相依,李致远的情感在这孤寂的秋夜里愈发显得浓烈。全曲在一往情深的思念中收尾,留给人无限的怀想。

小令以“秋夜吟”为题,抒发曲人内心的相思情感,全篇多为短句,且句句押韵,极富音节美。这首曲押“东钟”韵,其中“钟”、“宫”、“风”、“峰”属阴平,“送”、“梦”、“动”为去声,“永”为上声。“重”字两读,前句为去声,后句属阳平。全曲多短句,而句句押韵,读来韵律谐婉有致。

作者简介

李致远

李致远

元朝散曲作家

李致远(生卒年不详),字致远。孙楷第《元曲家考略》根据元代仇远《金渊集》卷二《和李致远君深秀才》诗,以为李致远为溧阳(今属江苏省)人,当名深字致远。一生不得意,但因穷忘忧,孤傲清高。与文学家仇远相交甚密。明代臧晋叔《元曲选》中《还牢末》杂剧署名李致远。明代朱权《太和正音谱》列其为曲坛名家,评其词“如玉匣昆吾”。散曲今存小令二十六首,套数四套。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