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室人诗十首·其二

江淹 〔南北朝〕 江淹

适见叶萧条,已复花庵郁。

帐里春风荡,檐前还燕拂。

垂涕视去景,摧心向徂物。

今悲辄流涕,昔欢常飘忽。

幽情一不弭,守叹谁能慰。

复制 复制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文学赏析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悼室人诗十首》是南朝文学家江淹创作的一组悼亡诗。这组诗是诗人为悼念亡妻而作,诗中充满了难以抑制的悲痛和伤感。前九首诗抒发了对亡妻的深切思念之情,最后一首寄托了对爱妻亡灵的深情祝愿。这十首诗抒情的角度各有不同,写春夏秋冬,写绝望与希望,而其核心没有变,就是妻子离世给自己造成的痛苦,情感哀婉缠绵。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全文

适见(1)叶萧条,已复花庵郁。

仿佛才见到枝叶萧条,转眼已是百花盛开的季节了。

帐里春风荡,檐前还燕拂。

帐中春风鼓荡不定,归来的燕子飞着拂过屋檐。

垂涕视去景(3)摧心(4)向徂物。

流着眼泪看着眼前渐渐逝去的日影,伤心断肠地对着旧物。

今悲辄流涕,昔欢常飘忽。

为什么我现在悲伤起来总要流泪不止?因为往日的欢乐常在眼前飘忽。

幽情一不(5)守叹(6)谁能慰。

我心中郁结的深深哀情竟不能消除,终日悲伤叹息,可又有谁能安慰得了呢?

注释

(1)适见:即才见到的意思。

(2)掩郁:茂密之意。

(3)去景:指眼前渐渐逝去的日影。景,通“影”。

(4)摧心:意谓内心受到摧伤。

(5)弭:消除之意。

(6)守叹:不断地叹息。

创作背景

《悼室人诗十首》是江淹为悼念亡妻刘氏而作的。江淹妻子于何时去世已难以确知,因而这组诗的写作年代也无法断定。江淹集子中有一首《伤内弟刘常侍》诗,可知其夫人姓刘。从这组诗来看,江淹对妻子的感情是很深的,妻子的去世使他十分伤心,于是作这组诗悼亡。

文学赏析

第二首,开头二句是说仿佛才见到枝叶萧条,转眼已是百花盛开的季节了。“叶萧条”自是秋冬的景象,“花掩郁”则是春天光景了。由秋冬至春天不是一天两天,作者已处于春天之中,对于秋冬的景象却说是“适见”,仿佛时间相隔极短。这其实是悲痛心情作用下的错觉。时间不停地流逝,江淹却木然无知,完全沉浸在悲痛之中,乃至注意到外界事物的变化时,已经是又一个春天了。“帐里”二句是对春天景象的描绘。帐中春风鼓荡不定,归来的燕子飞着拂过屋檐。大自然经过萧条肃杀的秋冬季节,此时又重新恢复了盎然的生机。与此形成对照的是作者在遭受了失去妻子的沉重打击之后,面对欣欣向荣的春天景象,却依然难从凄苦的深渊里自拔出来。帏帐里的一派春意,只能让他倍感如今的冷衾独卧;燕儿们舞得正欢,却正反衬出他形单影孤的苦寂。江淹是很擅长以乐景写哀情的,此即一例。“垂涕”二句中,“去景”指眼前渐渐逝去的日影,“徂物”意思与此相近。物往境迁,时光流逝,都是千古伤心事,何况是爱妻的一逝永不归呢。面对无情地随着时间的消逝而离去的一切,联想到妻子音容的不可再得,诗人不能不伤心落泪,心中哀痛不已。“今悲”二句,再补足上文。诗人说:为什么我现在悲伤起来总要流泪不止?因为往日的欢乐常在眼前飘忽,常在那即将逝去的景物上重新幻现!作者在这最后的两句中问道:我心中郁结的深深哀情竟不能消除,终日悲伤叹息,可又有谁能安慰得了呢?这最后两句诗流露出来的感情哀苦执着,深挚感人。江淹此诗有些地方受潘岳《悼亡诗三首》影响明显,如“帐里”二句同《悼亡诗三首》中“春风缘隙来,晨霤承檐滴”在意境方面很相似。不过江淹此诗并非拟作,他有自己的真情实感,故别有一种动人之处。

作者简介

江淹

江淹

南朝政治家、文学家

江淹(444—505),字文通,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人。刘宋时,任徐州从事、奉朝请。坐事下狱,建平王刘景素救之,后入刘景素幕府,因谏其谋叛,黜为建安吴兴县令。萧道成执政,入萧道成幕府,掌军书表记。齐立,历任中书侍郎、庐陵内史、尚书左丞、御史中丞、廷尉卿、宣城太守、黄门侍郎、秘书郎等职。及萧衍攻建康,微服投之,官吏部尚书、相国左长史。梁立,仕至金紫光禄大夫,封醴陵侯。少以文章著名,晚年才思减退,时谓“江郎才尽”。其诗风格略近于鲍照,号称“江鲍”。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