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离别

江淹 〔南北朝〕 江淹

远与君别者,乃至雁门关。

黄云蔽千里,游子何时还?

送君如昨日,檐前露已团。

不惜蕙草晚,所悲道里寒。

君在天一涯,妾身长别离。

愿一见颜色,不异琼树枝。

兔丝及水萍,所寄终不移。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古离别》是南北朝时期文学家江淹创作的一首乐府诗,是《杂体诗三十首》的第一首。此诗首二句交代女主人公与丈夫分离的原因及丈夫远去的地点,接着二句在勾勒塞外荒凉中表现出思妇的愁绪,紧接着四句再指明时间的久远,之后二句写女主人泪如雨下之际倾诉出来的失望和哀怨之情,最后四句写女主人公的愿望和宣誓。全诗用的是诉说的口吻,极富抒情性,语言浅显自然,显得家常而亲切,虽是摹拟而不雷同,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远与君别者,乃至(1)雁门关(2)

我们相隔这样遥远,你竟到了边塞雁门关。

黄云(3)(4)千里,游子(5)何时还?

只见滚滚的黄尘无边,笼罩着千里荒原,什么时候你才能返回家园?

送君如昨日,檐前露已(6)

依依惜别的那一幕,就如同发生在昨天,屋檐下不知不觉,已经秋露沾满。

不惜蕙草(7)晚,所悲道里(8)寒。

不是悲伤蕙草将被严霜摧残,悲的是你在远方挨冻受寒。

君在天一涯,妾身长别离。

你我天涯各一方,痛苦的离别太久远。

愿一见颜色(9)不异(10)琼树(11)枝。

哪怕是仅仅见上一眼,也赛过得到玉树琼枝万千。

兔丝(12)及水(13)所寄(14)终不移。

浮萍永远相依水面,兔丝总要寄身树间。

注释

(1)乃至:竟至。

(2)雁门关:在今山西代县境内。关址在代县西北雁门山上。山岩峭拔,中路盘旋崎岖,大雁飞出于其间,故名之日雁门关。是我国北方古代有名的军事重地。

(3)黄云:指尘埃和云彩相连形成的景象。

(4)蔽:遮盖,挡。

(5)游子:离家在外或久居异乡的人,这里指思妇的丈夫。

(6)团:圆。

(7)蕙草:香草名,秋初开红花,很香,俗名佩兰。

(8)道里:路程,途中。

(9)见颜色:指见上丈夫一面。颜色:容貌。

(10)不异:相同。

(11)琼树:传说中仙山上的树。

(12)兔丝:即“菟丝”,一年生草本植物,茎细柔,呈丝状,常缠绕在树木或其他作物上生长。

(13)萍:即浮萍,又称“青萍”,水生植物,叶浮水面上,下面有一条根。

(14)所寄:萍寄托于水,菟丝寄托于树。

创作背景

诗人最喜欢拟古,于是创作出三十首拟汉、魏、晋、宋诸家的五言诗,总称“杂体诗三十首”,《古离别》此诗即是其中的第一首,具体创作时间不详。

拼音版

bié

yuǎnjūnbiézhěnǎizhìyànménguān

huángyúnqiānyóushíhuán

sòngjūnzuóyánqiántuán

huìcǎowǎnsuǒbēidàohán

jūnzàitiānqièshēnchángbié

yuànjiànyánqióngshùzhī

shuǐpíngsuǒzhōng

作者简介

江淹

江淹

南朝政治家、文学家

江淹(444—505),字文通,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人。刘宋时,任徐州从事、奉朝请。坐事下狱,建平王刘景素救之,后入刘景素幕府,因谏其谋叛,黜为建安吴兴县令。萧道成执政,入萧道成幕府,掌军书表记。齐立,历任中书侍郎、庐陵内史、尚书左丞、御史中丞、廷尉卿、宣城太守、黄门侍郎、秘书郎等职。及萧衍攻建康,微服投之,官吏部尚书、相国左长史。梁立,仕至金紫光禄大夫,封醴陵侯。少以文章著名,晚年才思减退,时谓“江郎才尽”。其诗风格略近于鲍照,号称“江鲍”。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