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月

李白 〔唐代〕 李白

玉蟾离海上,白露湿花时。

云畔风生爪,沙头水浸眉。

乐哉弦管客,愁杀战征儿。

因绝西园赏,临风一咏诗。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初月》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大约作于唐开元三年(715),当为李白存世诗歌中写得最早的一首诗。全诗通过对“山上月”和“水上月”的描写,形象地表现了月光的位置和环境,营造出一种明媚舒畅、迷离幽静的境界,并从音乐声联想到边塞征战士卒对家乡的思念。此诗语言清新,意境清幽。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玉蟾(1)离海上,白露湿(2)花时。

月亮从天边升起,渐渐地离开了海面,此时白露正沾湿了花瓣。

(3)风生爪(4)沙头(5)水浸眉。

天边的云被风撕扯得像是生出爪子而不成形状,沙洲水冷致使寒气沁湿眉毛。

乐哉弦管(6)客,愁杀(7)战征儿(8)

那美妙的音乐娱乐了听曲儿的人们,却使得征战的士兵想起远在天边的家乡。

因绝西园(9)赏,临风(10)一咏诗。

想起这些我不再西园里赏月了,面对此情此景,吟诵出这首诗。

注释

(1)玉蟾:指月。传说月中有蟾蜍,故称。

(2)湿:此处是沾湿的意思。

(3)畔:旁边,边侧。

(4)风生爪:意谓风吹得云朵散乱,像云朵生出了爪子。

(5)沙头:沙滩边,沙洲边。

(6)弦管:指管、弦两种乐器。此处泛指歌吹弹唱。

(7)愁杀:谓使人极为忧愁。杀,同“煞”,表示程度深。

(8)战征儿:征战的士卒。

(9)西园:指铜雀园,在文昌殿西,故称。

(10)临风:当风,迎风。

创作背景

《初月》此诗大约作于唐玄宗开元三年(715年),当为李白存世诗歌中写得最早的一首诗。写这首诗的时候,李白正居住在四川故乡。安旗《李白全集编年注释》记载:“此诗及以下四首,约作于本年(指开元三年)前后。李白时居故里清廉乡(一作青莲乡),其地唐时属剑南道绵州昌明县,五代以后改为彰明县,今属四川江油县。”

拼音版

chūyuè

chánhǎishàngbáishī湿huāshí

yúnpànfēngshēngzhuǎshātóushuǐjìnméi

zāixiánguǎnchóushāzhànzhēngér

yīnjué西yuánshǎnglínfēngyǒngshī

作者简介

李白

李白(诗仙)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