茸茸狸帽遮梅额,金蝉罗翦胡衫窄。乘肩争看小腰身,倦态强随闲鼓笛。
问称家住城东陌,欲买千金应不惜。归来困顿殢春眠,犹梦婆娑斜趁拍。
《玉楼春·京市舞女》是南宋词人吴文英所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的上片描写少年女子舞队的装束打扮以及在街市上表演的情景;下片叙述作者询问舞女们的住处,归来在梦中还仿佛看到她们那婆娑美妙的舞姿。这首词构思巧妙,风格明快,以实化虚,以虚衬实。
茸茸狸帽(2)遮梅额(3),金蝉罗(4)翦胡衫(5)窄。乘肩争看小腰身,倦态强随闲鼓笛。
头上戴的毛茸茸狸皮帽,把梅花妆的额部遮掩。身穿金蝉罗剪裁的紧窄窄短胡衫。游人争看乘在别人肩头上的细腰小舞女,她已有倦态还勉强跟随悠闲的鼓笛舞蹁跹。
问称家住城东陌,欲买千金应不惜。归来困顿殢(6)春眠,犹梦婆娑(7)斜趁拍(8)。
问她答称家住城东街。她的舞技高超,千金也难买。游人散尽舞归来,困倦贪睡眠,梦中还踏着鼓笛节拍舞翩翩。
(1)玉楼春:词牌名,又称为《木兰花》《转调木兰花》《玉楼春令》《西湖曲》《呈纤手》《东邻妙》《春晓曲》《惜春容》《梦相亲》《归风便》《归朝观令》《续渔歌》等。双调,上片四句,押三仄韵,二十八字,下片四句。共五十六字。
(2)狸帽:狐狸皮做的帽子。
(3)梅额:额上画着梅花的形状,即所谓的“梅花妆”。
(4)金蝉罗:薄如蝉翼的金色绫罗。
(5)胡衫:指北方少数民族的服装。
(6)殢:困倦。
(7)婆娑:形容舞姿优美。
(8)趁拍:踏着节拍起舞。
南宋时杭州元宵的“舞队”中,还有如“胡女”那样的少数民族舞蹈。元宵之夜,天街、三桥等处,各种小型的“舞队”纷纷汇集在此,表演多姿多彩的民间舞蹈,其中的少数民族舞蹈格外令人神往,吴梦窗还为此写了一首《玉楼春·京市舞女》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