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万里图

杨基 〔明代〕 杨基

我家岷山更西住,正见岷江发源处。

三巴春霁雪初消,百折千回向东去。

江水东流万里长,人今漂泊尚他乡。

烟波草色时牵恨,风雨猿声欲断肠。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长江万里图》是明代诗人杨基所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是一首题在《长江万里图》上的诗,作者从长江发源地写起,从而想起家乡,引出他内心盘结已久的故乡愁思。家乡、长江两种意象相融相生,将游子的思乡情表现得丰满深厚,情因景显,景因情深,清新流畅,自然浑成。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我家岷山(1)更西住,正见岷江(2)发源处。

我的老家住在岷山以西,可以见到岷江发源之地。

三巴(3)春霁雪初消,百折千回向东去。

每到春天三巴冰雪渐消,化为江水曲折向东流去。

江水东流万里长,人今漂泊尚他乡(4)

浩浩长江滚滚东流万里,流落的人至今漂泊外地。

烟波草色时牵恨,风雨猿声欲断肠(5)

烟波草色使我经常惆怅,风雨之中愁肠不堪猿啼。

注释

(1)岷山:在四川省北部,是长江、黄河的分水岭,岷江、嘉陵江的发源地。

(2)岷江:长冮支流,源出岷山南麓。

(3)三巴:东汉末年,益州牧刘璋分巴郡为永宁、固陵、巴三郡,后又改为巴郡、巴东、巴西三郡,称为“三巴”。相当于今四川省嘉陵江和綦江流域以东的大部地区。霁,雨雪停止,天气放晴。

(4)尚他乡:还在异地作客。

(5)断肠:形容悲伤到了极点。

创作背景

南宋画家夏圭曾画过一幅《长江万里图》,杨基看了这幅画,想起岷山西的家乡,家乡的岷山西为岷江之发源地。诗人观《长江万里图》时是先在图上找到了家乡的位置(而岷山当时又被认为是长江的发源地),而后顺源头而下,才将目光投向那泻千里的滔滔江水的,作者原籍四川后寄居长江下游的吴中地区,故深怀漂泊之感,于是写下《长江万里图》这首诗。

拼音版

chángjiāngwàn

jiāmínshāngèng西zhùzhèngjiànmínjiāngyuánchù

sānchūnxuěchūxiāobǎizhéqiānhuíxiàngdōng

jiāngshuǐdōngliúwànchángrénjīnpiàoshàngxiāng

yāncǎoshíqiānhènfēngyuánshēngduàncháng

作者简介

杨基

杨基

元末明初诗人,吴中四杰之一

杨基(1326—1372),字孟载,号眉庵。原籍嘉州(今四川乐山),生长于吴中(今江苏苏州)。元末,曾入张士诚幕。明初为荥阳知县,累官至山西按察使,后被谗夺官,罚服劳役,死于工所。杨基少时曾著《论鉴》十万余言。又于杨维桢席上赋《铁笛》诗,当时维桢已成名流,对杨基诗倍加称赏,于是扬名吴中,与高启、张羽、徐贲为诗友,时人称为"吴中四杰"。著作有《眉庵集》12卷,补遗1卷。按古体、歌行、律诗、绝句、长短句及词曲分卷排列。明成化重刻时,江朝宗为之作序。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