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壁精舍还湖中作

谢灵运 〔南北朝〕 谢灵运

昏旦变气候,山水含清晖。

清晖能娱人,游子憺忘归。

出谷日尚早,入舟阳已微。

林壑敛暝色,云霞收夕霏。

芰荷迭映蔚,蒲稗相因依。

披拂趋南径,愉悦偃东扉。

虑澹物自轻,意惬理无违。

寄言摄生客,试用此道推。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石壁精舍还湖中作》是南北朝宋时诗人谢灵运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 诗前六句写石壁游览的乐趣,次六句写归来时所见晚景,后四句写从一天游览中得到的理趣。 诗融情、景、理于一炉,前两层虽是写景,但皆能寓情于景,景中含情。 诗是灵运山水诗中的名篇,较为典型地体现了宋初诗风嬗变的某些特点。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昏旦(1)变气候,山水含清晖(2)

黄昏和清晨的天气变换,山水之间的景色如同清灵的光芒。

清晖能娱人(3),游子(4)忘归。

山水的轻灵让人愉悦,使其在山水之中游历而忘记回去。

出谷日尚早,入舟阳已微(5)

从峡谷出来的时候时间还早,等到上船的时候天气已经晚了。

林壑敛暝色,云霞收夕霏(6)

四周的树林和山壑中聚积着傍晚的景色,天上的晚霞凝聚着夜晚的天空中飘动。

(7)荷迭映蔚,蒲稗(8)相因依。

菱叶和荷花在蔚蓝的河水中交相呼应,蒲和小麦在一处相依生长着。

披拂(9)趋南径,愉悦(10)东扉。

持着拂尘在南边的小路上走动,很开心地欣赏东面的门窗。

(12)物自轻,意惬(13)(14)无违。

忧虑的东西少了自然觉得没有烦心事,心情畅快就会觉得很顺心。

寄言摄生客(15),试用此道(16)推。

送给希望保养身体的人上面这些话,希望他们能用这个方法来养生。

注释

(1)昏旦:傍晚和清晨。

(2)清晖:指山光水色。

(3)娱人:使人喜悦。

(4)憺:安闲舒适。

(5)入舟阳已微:是说乘舟渡湖时天色已晚。

(6)林壑敛暝色,云霞收夕霏:这二句是说森林山谷之间到处是一片暮色,飞动的云霞已经不见了。林壑:树林和山谷。敛:收拢、聚集。暝色:暮色。霏:云飞貌。

(7)芰:菱。

(8)蒲稗:菖蒲和稗草。

(9)披拂:用手拨开草木。

(10)偃:仰卧。

(11)愉悦偃东扉:愉快地偃息在东轩之内。扉:门。

(12)澹:同“淡”。

(13)意惬:心满意足。

(14)理:指养生的道理。

(15)摄生客:探求养生之道的人。

(16)此道:指上面“虑澹”、“意惬”二句所讲的道理。

创作背景

宋景平元年(公元423年)秋天,谢灵运托病辞去永嘉(治所在今浙江温州)太守职务,回到故乡会稽始宁(今浙江上虞)的庄园里。这里曾是他族曾祖谢安高卧之地,又是他祖父谢玄最初经营的庄园,规模宏大,包括南北二山,祖宅在南山。谢灵运辞官回家后,又在北山别营居宅。石壁精舍就是他在北山营立的一处书斋。精舍,即儒者授生徒之处,后人亦称佛舍为精舍。湖,指巫湖,在南北二山之间,是两山往返的唯一水道。《石壁精舍还湖中作》此诗当作于元嘉元年至三年(公元424-426年)之间。

拼音版

shíjīngshèhuánzhōngzuò

hūndànbiànhòushānshuǐhánqīnghuī

qīnghuīnéngrényóudànwàngguī

chūshàngzǎozhōuyángwēi

línliǎnmíngyúnxiáshōufēi

diéyìngwèibàixiāngyīn

nánjìngyuèyǎndōngfēi

dànqīngqièwéi

yánshèshēngshìyòngdàotuī

作者简介

谢灵运

谢灵运

南北朝诗人、佛学家、旅行家

谢灵运(385—433),祖籍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附近),世居会稽(今浙江绍兴),他出身世族大地主,是谢玄的孙子,十八岁就袭封康乐公。宋初刘裕采取压抑世族的政策,谢灵运降公爵为侯爵,心中愤恨。永初三年出为永嘉(今浙江温州)太守,就肆意遨游山水,民间听讼,不复关怀。后来干脆辞官回会稽,大建别墅,凿山浚湖,还经常领僮仆门生几百人到处探奇访胜,晚年作临川内史,后以谋反罪被杀。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