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日兮辰良,穆将愉兮上皇;
抚长剑兮玉珥,璆锵鸣兮琳琅。
瑶席兮玉瑱,盍将把兮琼芳;
蕙肴蒸兮兰藉,奠桂酒兮椒浆。
扬枹兮拊鼓,疏缓节兮安歌,陈竽瑟兮浩倡。
灵偃蹇兮姣服,芳菲菲兮满堂;
五音纷兮繁会,君欣欣兮乐康。
《九歌·东皇太一》是《九歌》的开首篇,是祭祀东皇太一的祭歌。全诗自始至终只是对祭礼仪式和祭神场面的描述,充分表达了人们对春神东皇太一的敬重、欢迎与祈望,希望春神多多赐福人间,给人类的生命繁衍、农作物生长带来福音。此诗篇幅虽短,却层次清晰,描写生动,场面隆重,气氛热烈。
吉日(1)兮辰良(2),穆(3)将(4)愉(5)兮上皇(6);
吉祥日子好时辰,恭敬肃穆娱上皇。
抚(7)长剑兮玉珥(8),璆锵(9)鸣兮琳琅(10)。
手抚长剑玉为环,佩玉铿锵声清亮。
瑶席(11)兮玉瑱(12),盍(13)将(14)把兮琼芳(15);
华贵坐席玉镇边,满把香花吐芬芳。
蕙(16)肴蒸(17)兮兰藉(18),奠(19)桂酒(20)兮椒浆(21)。
蕙草裹肉兰为垫,祭奠美酒飘桂香。
扬枹(22)兮拊(23)鼓,疏缓节(24)兮安歌(25),陈(26)竽(27)瑟(28)兮浩倡(29)。
高举鼓槌把鼓敲,节拍疏缓歌声响,吹竽鼓瑟声悠扬。
灵(30)偃蹇(31)兮姣服(32),芳菲菲(33)兮满堂;
群巫娇舞服饰美,香气四溢香满堂。
五音(34)纷(35)兮繁会(36),君(37)欣欣兮乐康。
众音齐会响四方,上皇欢欣乐安康。
(1)吉日:吉祥的日子。
(2)辰良:“良辰”的倒文,好的时光。
(3)穆:虔诚,恭敬,肃穆。
(4)将:愿,请。
(5)愉:同“娱”,此处指娱神,使神灵愉快、欢乐。
(6)上皇:即东皇太一。
(7)抚:持,握。
(8)玉珥:玉镶的剑把。珥,剑柄上端像两耳突出的饰品。
(9)璆锵:佩玉的撞击声。璆,形容玉石相悬击的样子。锵,此处指佩玉相碰撞而发出的声响。
(10)琳琅:美玉名。
(11)瑶席:珍贵华美的席垫。瑶,美玉。一说瑶席是用香草做成的坐席子。
(12)玉瑱:用玉做的压席器物。瑱,通“镇”,压。
(13)盍:同“合”,聚集在一起。一说发语词。
(14)将:拿着。
(15)琼芳:指赤玉般美丽的花朵。琼,赤色玉。
(16)蕙:香草名,兰科植物。
(17)肴蒸:大块的肉。一说蕙肴是用蕙草蒸的肉,蒸是进献之意。
(18)兰藉:用兰草垫底。藉,垫底用的东西。
(19)奠:放置。
(20)桂酒:加桂花泡制的酒。
(21)椒浆:用有香味的椒浸泡的酒。浆,一说薄酒,一说饮用的汤。
(22)枹:同“桴”,鼓槌。
(23)拊:敲击。此句下疑缺一句。
(24)疏缓节:指音乐的节拍稀疏缓慢。
(25)安歌:指歌声随着节奏的疏缓而平稳安详。
(26)陈:此处指乐器声大作。
(27)竽:古代簧管乐器,三十六簧。
(28)瑟:古代琴类乐器,二十五弦。
(29)浩倡:指高声地唱,气势浩荡。倡,同“唱”。
(30)灵:楚人称神、巫为灵,这里指以歌舞娱神的群巫。
(31)偃蹇:指舞姿优美的样子。
(32)姣服:美丽的服饰。
(33)芳菲菲:指蕙、兰、桂、椒和起舞的巫女们散发的浓郁香气。
(34)五音:指宫、商、角、徵、羽五种音调。
(35)纷:丰富的。
(36)繁会:众音汇成一片,繁多而交错。
(37)君:天神,此处指东皇太一。
关于《九歌·东皇太一》的创作时间,古代学者多认为在屈原放逐江南之时,而现代研究者多认为是在屈原放逐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