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是唐代女诗人薛涛所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该诗上半段写蝉发声清脆嘹亮,第一是远,第二是齐。该诗下半段描写数只蝉鸣的持续,前面有远有齐,这又突出久。由此可见薛涛写蝉鸣的多维手段,既写了独鸣时嘹亮,突出了自身的高洁。群蝉的身异音齐,表达了自身所处的舆论环境。
露涤(1)清(2)音远,风吹故(3)叶齐。
经过露水的洗涤,蝉鸣叫的声音也清澈嘹远。鸣叫声和风吹过树叶的声音整齐划一。
声声似(4)相接,各在一枝栖(5)。
此蝉声伏,彼蝉声起,蝉鸣声声相接。但蝉却各自站在各自的枝头,身异音齐。
(1)涤:洗。
(2)清:清澈。
(3)故:有些版本写作“数”。
(4)似:像,仿佛。
(5)栖:停留。
《蝉》此诗写于元和十年(815年)以后,当时薛涛写了多篇纪念李程的诗篇,都被白居易和元稹所截获,并据此写了不少讽刺薛涛的诗篇。薛涛烦不可耐,借此诗“各在一枝栖”比喻元、白在不同之处所寄讽刺诗作,其频繁程度就如几只蝉的“声声似相接”让人心烦意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