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王将军墓

常建 〔唐代〕 常建

嫖姚北伐时,深入强千里。

战馀落日黄,军败鼓声死。

尝闻汉飞将,可夺单于垒。

今与山鬼邻,残兵哭辽水。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文学赏析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吊王将军墓》是唐代诗人常建所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是一首哀祭诗,诗以歌颂英烈与追悼英魂交叉写来,以对王将军之死的疑信作往复,形成全诗强烈的悲剧意味与感情起伏。此诗用词虽新警刻炼,而通篇浑成苍茫。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全文

嫖姚(1)北伐(2)时,深入(3)千里。

在嫖姚将军率兵北伐的时候,曾经深入几千里到敌人的后方。

战馀落日黄,军败鼓声(5)

战前残阳照大地一片昏黄,战败后军鼓沉沉没有声响。

尝闻汉飞将(6),可(7)单于(8)

据说你就像那飞将军李广,身先士卒夺取了单于的营帐。

与山鬼邻(9),残兵哭辽水(10)

如今兵败身死与山鬼做邻居,只听那残兵的哭声回荡在辽水上。

注释

(1)嫖姚:西汉名将霍去病曾为嫖姚校尉,讨伐匈奴。此借指王将军。

(2)北伐:指讨契丹。

(3)强:超过。

(4)战余:战罢。

(5)死:此指战鼓声停歇沉寂。

(6)汉飞将:指李广,此以飞将军李广借指曾在对外族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之王将军。

(7)夺:攻下。

(8)垒:营垒。

(9)与山鬼邻:是形容王将军墓的荒凉冷寂。

(10)辽水:即今之辽河,有东、西两源,流至今铁岭市北一带合流,经盘锦市南入海。

创作背景

《新唐书·王孝杰传》记,孝杰屡建战功,后因事获罪。至万岁通天元年(696年),契丹李尽忠、孙万荣反叛,复诏孝杰为清边道总管,统兵十八万讨之。东至峡石谷,遇敌军,道路险隘,敌军甚众,孝杰率精锐之士为前锋,且战且前,出谷,又布方阵以御敌。但因后军总管苏宏辉弃甲脱逃,后继不至而战败堕谷而死。半个世纪后,常建经过其墓,写这首诗以追咏其事。

文学赏析

《吊王将军墓》这首诗吊王孝杰,不是泛泛下笔,而是选取了他一生的最后一战,意在渲染王孝杰为国捐躯的悲壮,以寄寓诗人深沉的哀悼之情。诗风苍凉悲壮,是一曲挽歌,也是一首颂歌。

开篇两句,诗人以汉代名将霍去病借比王孝杰的骁勇善战。霍去病官为嫖姚校尉,曾六次率军北伐匈奴,长驱千里,一直深入到狼居胥山。诗以霍去病的战绩,借比王孝杰率军北讨契丹,深入敌后超过了千里。当然,王孝杰的战绩不如霍去病显赫,这里仅是借此映衬而已。紧接下来“战余落日黄,军败鼓声死”两句,是以高度概括凝炼的笔触,来正面描写唐军与契丹军的激战场面。“战余落日黄”是描写战斗异常激烈残酷,直杀得天昏地暗,直到战罢,落日还昏黄无光。鼓声是进军的号令,“军败鼓声死”是写唐军一直在进击,没有退缩,直至全军覆没。“鼓声死”三字,不仅透出了军败的不幸消息,而且写出了悲剧意味和悲壮气氛。接下来“尝闻汉飞将,可夺单于垒”又是一个借比,以汉飞将李广借比王孝杰的声威人品。汉名将李广爱兵如子,深受士兵拥戴。结尾“今与山鬼邻,残兵哭辽水”两句,进一步渲染悲剧气氛,表达了作者对王孝杰兵败殉国的惋惜、痛惜、哀思。

“今与山鬼邻,残兵哭辽水”,属思既苦,词亦警绝。潘岳虽云能叙悲怨,未见如此章。”《吊王将军墓》的构思,的确用心精苦,不落俗套。全诗八句,前后四句的结构大体相似,都是先有两句以他人借比,再来两句正面实写,虚实结合,不重在写过程,重在渲染悲壮氛围。在遣词造句上奇警精确,“黄”、“死”、“鬼”、“哭”几字,写出了王孝杰的含恨壮烈而死,把全诗悲壮、哀悼之情烘染无遗。作者特别善于写哭,如“坟上哭明月”(《昭君墓》)等。诗虽然写的是悲剧,却因其壮烈,而令人产生一种悲壮感、崇高感,颇得盛唐气韵。

《吊王将军墓》就全诗而言,此诗并不专主刻削雕琢,更不施藻采涂饰,而是在幽僻奇警中仍寓有浑朴之气,这一点,也正反映了盛唐与中唐的区别。

作者简介

常建

常建

唐代诗人

常建(708—765),开元十五年(727)进士,与王昌龄同榜。曾任盱眙尉。一生仕途失意,后隐居于鄂州武昌(今属湖北)。其诗多为五言,常以山林、寺观为题材,意境清迥,语言洗炼自然,艺术上有独特造诣。还有一些优秀的边塞诗。有《常建集》。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