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王昌龄隐居》是唐代诗人常建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通过对王昌龄隐居处自然环境的细致描绘,赞颂了王昌龄的清高品格和隐居生活的高尚情趣。开头两句写王昌龄隐居之所在、乃隐居佳境,别有洞天;中间四句写夜宿此地之后,顿生常住之情,即景生情,一目了然;最后两句写自己的归志,决心跃然。全诗描述平实,意味含蓄,在平易的写景中蕴含着比兴寄喻,意在言外,发人深思。
清溪深不测(1),隐处(2)唯(3)孤云。
清溪之水深不可测,隐居之处只有孤云。
松际露微月,清光犹(4)为君。
松林中间明月微露,洒下清辉似为郎君。
茅亭宿(5)花影,药院(6)滋(7)苔纹。
茅亭花影睡意正浓,芍药园圃滋生苔纹。
余(8)亦谢时(9)去,西山鸾鹤(10)群(11)。
我也想要谢绝世俗,来与西山鸾鹤合群。
(1)测:一作“极”。
(2)隐处:隐居的地方。
(3)唯:只有。一作“惟”。
(4)犹:还,仍然。
(5)宿:比喻夜静花影如眠。
(6)药院:种芍药的庭院。
(7)滋:生长着。
(8)余:我。
(9)谢时:辞去世俗之累。
(10)鸾鹤:古常指仙人的禽鸟。
(11)群:与……为伍。
常建和王昌龄是公元727年(唐玄宗开元十五年)同科进士及第的宦友和好友。但在出仕后的经历和归宿却不大相同。《宿王昌龄隐居》此诗即作于常建辞官归隐途经王昌龄入仕前的居所,即今安徽省含山县石门山时。常建夜宿故人旧时隐居之处,触景生情,遂作此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