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中曲

李商隐 〔唐代〕 李商隐

蔷薇泣幽素,翠带花钱小。

娇郎痴若云,抱日西帘晓。

枕是龙宫石,割得秋波色。

玉簟失柔肤,但见蒙罗碧。

忆得前年春,未语含悲辛。

归来已不见,锦瑟长于人。

今日涧底松,明日山头檗。

愁到天池翻,相看不相识。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房中曲》是唐代诗人李商隐为怀念妻子王晏媄所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此诗前四句写晓来所见的景色,自己悲极如痴;次四句写看到亡妻故物,睹物思人,不禁引起物在人亡之感慨;接四句回忆前年离家情景,抒发归来已不见人的哀痛;末四句设想旷劫重生时前因已昧,不复相识,只留下无穷怅恨。全诗把真挚的夫妇恩情抒写得淋漓尽致,表现作者对妻子王晏媄的深沉的爱,其哀悼之情,深切感人。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蔷薇(1)幽素(2)翠带(3)花钱(4)小。

蔷薇沾露如在哭泣幽居寒素,绿色的蔓条缀着花儿如钱小。

娇郎(5)痴若云,抱日(6)西帘晓。

娇郎痴立像天空无依的浮云,拥抱白日在西帘下待到破晓。

枕是龙宫石(7),割得秋波(8)色。

枕头是龙宫的神石,能分得秋波的颜色。

玉簟(9)柔肤(10),但见蒙罗碧(11)

素席上已不见她柔美的体肤,只见到铺着的罗被一片惨碧。

忆得前年春,未语含悲辛。

忆起前年春天分别,共曾相语已含悲辛。

归来已不见,锦瑟(12)长于人。

归来再也不能见面,唯有锦瑟横躺长存。

今日涧底松(13),明日山头(14)

今日像涧底的青松,明日像山头的黄檗。

愁到天池翻(15),相看不相识。

真怕到那天翻地覆之时,彼此相见再也不能相识。

注释

(1)蔷薇:落叶灌木,亦指这种植物的花。南朝梁江洪《咏蔷薇》:“当户种蔷薇,枝叶太葳蕤。”

(2)幽素:幽寂,寂静。唐李贺《伤心行》:“咽咽学楚吟,病骨伤幽素。”

(3)翠带:指蔷薇的绿色枝蔓。

(4)花钱:花冠细如钱状。

(5)娇郎:诗人自指。

(6)抱日:形容白天痴情悼亡。

(7)龙宫石:这里把妻子用过的枕头比作龙宫宝石,以示遗物之可珍。龙宫:传说中龙王的宫殿。在大海之底,为龙王神力所化。

(8)秋波:比喻美女的眼睛目光,形容其清澈明亮。南唐李煜《菩萨蛮·铜簧韵脆锵寒竹》词:“眼色暗相钩,秋波横欲流。”

(9)玉簟:竹席的美称。唐韦应物《马明生遇神女歌》:“石壁千寻启双检,中有玉床铺玉簟。”

(10)柔肤:指王氏的玉体。

(11)蒙罗碧:罩着碧绿的罗衾。

(12)锦瑟:漆有织锦纹的瑟。唐杜甫《曲江对雨》诗:“何时诏此金钱会,暂醉佳人锦瑟傍。”仇兆鳌注引《周礼乐器图》:“饰以宝玉者曰宝瑟,绘文如锦者曰锦瑟。”

(13)涧底松:涧谷底部的松树。多喻德才高而官位卑的人。晋左思《咏史》诗之二:“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14)檗:即黄蘖,一种落叶乔木,树皮可入药,味苦。常以喻人的心苦。

(15)天池翻:指巨大的变故。天池:一作“天地”。

创作背景

李商隐于唐宣宗大中三年(849年)冬天别离妻子远赴徐州,大中五年(851年)春末夏初间其妻子王氏病重。待李商隐离开徐州武宁军节度使卢弘止幕府,回到长安家中,妻子王氏已经亡故,卒前未能见面,作者心情格外悲伤,于是写下《房中曲》这首感情沉挚深厚的悼亡诗。

拼音版

fángzhōng

qiángwēiyōucuìdàihuāqiánxiǎo

jiāolángchīruòyúnbào西liánxiǎo

zhěnshìlónggōngshíqiū

diànshīróudànjiànméngluó

qiánniánchūnwèihánbēixīn

guīláijiànjǐnchángrén

jīnjiànsōngmíngshāntóu

chóudàotiānchífānxiāngkànxiāngshí

作者简介

李商隐

李商隐(七律圣手)

晚唐著名诗人

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溪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开成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李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所作咏史诗多托古以讽时政,无题诗很有名。擅长律绝,富于文采,构思精密,情致婉曲,具有独特风格。然有用典太多,意旨隐晦之病。与温庭筠合称“温李”,与杜牧并称“小李杜”。有《李义山诗集》。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