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陵道中》是宋代诗人萧立之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写茶陵道上迷路时所生出的日暮途穷之感。首联写深山日暮,一径深杳,茫然不辨通向何处。颔联写迷途中但见老屋破旧、竹林开花而不见人迹,是亡国和荒年的残败景象。颈联说西来南去之路皆为元人所占领,感到无路可走。结语诉说无家可归。这诗当是借题发挥,有国破家亡的喟叹。全诗发语沉痛,情韵凄绝,对仗工稳,气脉流注,禾黍之悲。
山深迷落日,一径窅(1)无涯。
一山峰重重叠叠,遮蔽了夕阳,放眼望去,也不知这条小路通向何方。
老屋茅生菌,饥年竹有花(2)。
衰败的茅草屋边已经长出了菌菇,竹花开放,预示着饥荒的到来。
西来无道路,南去亦尘沙(3)。
从西而来,处处混乱不堪,向南而去,亦是尘沙弥漫。
独立苍茫外,吾生何处家?
独自面对着这苍茫大地,何处才是我的家呢?
(1)窅:渺然不可测。
(2)竹有花:指竹米,荒年可以充粮。
(3)西来无道路,南去亦尘沙:西来、南去:作者当时由湖南阮陵前往江西宁都,行路的方向正是由西北向东南。
南宋灭亡前夕,萧立之在辰州做官。南宋亡后,他不愿投降于元朝,回老家隐居。《茶陵道中》这首诗创作于作者辞官之后在茶陵道中奔波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