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上琴兴》是唐代诗人常建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在江上抚琴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音乐的热爱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同时,通过琴声与周围环境的互动,展现了诗人高超的琴艺和深邃的心境。此外,诗中还蕴含着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以及对自身才华和命运的感慨。
江上调玉琴,一弦清一心。
江上调着玉琴,调一次弦就清一次心。
泠泠(1)七弦遍,万木澄幽阴。
泠泠的调完了七根琴弦,周边的森林越發的幽静阴凉。
能使江月白,又令江水深。
江中的月影更白幽蓝的江水也越發的深沉。
始知梧桐(2)枝,可以徽黄金(3)。
才知道这梧桐木做的古琴可以佩上黄金的徽标。
(1)泠泠:形容声音清越、悠扬。
(2)梧桐:可为琴木。
(3)徽黄金:金琴徽,言琴的珍贵。徽,即琴徽,繫琴弦的绳,後亦指七弦琴琴面十三个指示音节的标识。
《江上琴兴》此诗创作于贞观年间,正值唐太宗李世民治理国家之际,社会政治较为稳定,经济逐渐繁荣,文化艺术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常建在仕途上曾有过一定的成就,但随后因为种种原因而遭遇挫折,深感怀才不遇的痛苦。在这个时期,他寄情山水,寻求心灵的慰藉。江上弹琴的场景给了他深刻的触动,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
首联:“江上调玉琴,一弦清一心。”描述了诗人在江上调试玉琴的情景,每一次调弦都使心境更加清明。
颔联:“泠泠七弦遍,万木澄幽阴。”琴声清脆悠扬,传遍整个江面,使得周围的树木都沉静下来,营造出一种幽静清凉的氛围。
颈联:“能使江月白,又令江水深。”琴声不仅让江面的月色更加明亮,也让江水显得更加深邃。这里通过景物的变化,反衬出琴声的悠扬和抚琴者技艺的高妙。
尾联:“始知梧桐枝,可以徽黄金。”诗人感叹,只有像梧桐树枝一样的好琴,才能发出如黄金般珍贵的音质。这里既表达了对琴艺的赞美,也暗示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