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舟盱眙》是唐代诗人常建所作诗词之一。本诗写羁旅思乡之情,联系其他类似的诗,霜、潮、月、雁都是此类诗中典型的意象,夜潮侵岸,候馆听鸡鸣说明作者思念家乡,难以入睡。
泊(1)舟淮水(2)次(3),霜降(4)夕流清。
客船停靠在淮河边上,夜里落霜流水澄明。
夜久(5)潮侵岸(6),天寒月近城(7)。
半夜潮涨及两岸,天气寒冷明月临城。
平沙(8)依(9)雁宿,候馆(10)听鸡鸣。
船依平沙与雁一同歇宿,旅馆鸡啼船儿又要早行。
乡国(11)云霄外(12),谁堪(13)羁旅情(14)。
故乡远在云霄之外,谁能忍受旅途的离别之情?
(1)泊:停船靠岸。
(2)淮水:即淮河。源于河南,东流经安徽,在江苏分别注入黄河和长江。
(3)次:旁边。
(4)霜降:节气名,旧历九月末,黄河流域初降霜,天渐冷。
(5)夜久:夜深。
(6)侵岸:拍岸。
(7)月近城:秋夜晴空月色格外清朗,让人感觉如挂在城头之上。
(8)平沙:广漠的沙滩。
(9)依:靠,靠近。
(10)候馆:接待过往官员的驿馆。
(11)乡国:故乡。
(12)云霄外:云汉之外,极言遥远。
(13)谁堪:谁能忍受。
(14)羁旅情:指旅途中的思乡之情。
殷璠《河岳英灵集》选诗终于唐玄宗天宝十二载(753),作者编次以常建为首,对其“高才而无贵仕”“沦于一尉”,深为叹惋。据此,常建在天宝十二载前,曾任县尉,但具体何时何地任尉均未确言。辛文房《唐才子传》称常建“大历中授盱眙尉”,时间不对,《泊舟盱眙》也与任县尉无关。从诗的内容来看,并非作于任所,大约是任职以前旅经盱眙时所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