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少年行

高适 〔唐代〕 高适

邯郸城南游侠子,自矜生长邯郸里。

千场纵博家仍富,几度报仇身不死。

宅中歌笑日纷纷,门外车马常如云。

未知肝胆向谁是,今人却忆平原君。

君不见即今交态薄,黄金用尽还疏索。

以兹感叹辞旧游,更于时事无所求。

且与少年饮美酒,往来射猎西山头。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邯郸少年行》是唐代诗人高适所作的一首七言古诗,高适在诗中以“邯郸少年”(即诗中之“游侠子”)自况,借描写他们放荡不羁的生活和世态炎凉的际遇,抒发了自己壮志难酬的激愤之情。诗歌写得豪宕激昂,“气骨”铮铮,充分体现了高适“以气取篇”的特点。句式上随着整散的变化和韵脚的转换,不仅与感情的抑扬起伏相适应,而且形式上也有整齐对称之美、纵横飞动之妙,全诗节奏鲜明,音调优美。文情声情,丝丝入扣。这些特点,直接影响了后来长篇七古的发展。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邯郸城南游侠子(1)自矜(2)生长邯郸(3)

邯郸城南的游侠子,自夸生长在邯郸里。

千场(4)纵博(5)家仍富,几度(6)报仇(7)身不死。

经过千场放纵赌博后家里仍富,几处报仇身不死。

宅中歌笑(8)(9)纷纷(10),门外车马(11)常如云(12)

家中的歌声笑语终日闹纷纷,门外的高车大马聚集如云屯。

未知肝胆(13)向谁是,今人却忆平原君(14)

不知该向谁披肝沥胆,只教人想念那平原君。

君不见即今(15)交态(16)(17),黄金用尽还疏索(18)

君不见如今的交情如纸薄,黄金用尽了还你个疏索。

以兹(19)感叹(20)辞旧游(21),更于时事(22)无所求(23)

为此感叹辞别往日的朋友,眼前的时事功名也无所追求。

且与(24)少年饮美酒,往来(25)射猎(26)西山(27)头。

且与年轻人共饮美酒,往来射猎来到西山头。

注释

(1)游侠子:富于任侠之气的年轻人。他们重义轻利,乐于助人。

(2)自矜:自夸,自恃。

(3)里:故里。

(4)千场:很多的场所。

(5)纵博:放纵赌博,豪赌。

(6)几度:几次,几回。

(7)报仇:报复仇怨。

(8)歌笑:歌声和笑声。

(9)日:每日。

(10)纷纷:多而杂乱,接二连三地。

(11)车马:豪车骏马。

(12)常如云:一作“如云屯”,如云之聚集,形容盛多。

(13)肝胆:肝和胆的总称。比喻真挚的心意和勇气血性。

(14)平原君:这里指战国时的赵国公子赵胜。因被封于平原(位于今山东省),故有此称呼,后为赵国宰相。其人讲信义,重视人才,曾养食客数千人。

(15)即今:一作“今人”,泛指如今的人们。

(16)交态:人与人相交往所表现的态度、交情。

(17)薄:浅薄。

(18)疏索:冷淡、疏远。

(19)以兹:以此。

(20)感叹:一作“感激”,真心感谢。

(21)辞旧游:辞去旧日的交游。

(22)时事:现时的事情,适应潮流的事物。

(23)无所求:无所追求。

(24)且与:暂且和。

(25)往来:来来去去。

(26)射猎:射箭狩猎。

(27)西山:指邯郸西北的马服山。

创作背景

《邯郸少年行》这首诗当作于开元二十一年(733),诗人北游燕赵,从蓟北(今河北省北部)回乡的途中经邯郸时所作。

拼音版

hándānshàoniánxíng

hándānchéngnányóuxiájīnshēngzhǎnghándān

qiānchǎngzòngjiāréngbàochóushēn

zháizhōngxiàofēnfēnménwàichēchángyún

zhīgāndǎnxiàngshuíshìjīnrénquèpíngyuánjūn

jūnjiànjīnjiāotàihuángjīnyòngjìnhuánshūsuǒ

gǎntànjiùyóugèngshíshìsuǒqiú

qiěshǎoniányǐnměijiǔwǎngláishèliè西shāntóu

作者简介

高适

高适

唐朝中期名臣、边塞诗人

高适(704—765),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蓚(今河北景县)人。早年仕途失意。后来客游河西,先为哥舒翰书记,后历任淮南、四川节度使,终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其诗以七言歌行最富特色,笔力雄健,气势奔放。边塞诗与岑参齐名,并称“高岑”,风格也大略相近。有《高常侍集》。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