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道观》是唐代文学家王勃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描写了兴盛时期昌利观周围的事物及环境,表达了作者对道教的向往之情,也流露了作者失意于官场之后消极情绪。全诗多处运用互文见义的手法。
其观即昌利观,张天师居也。
所谓的道观就是昌利观,我所认识的张天师就住在这里。
芝廛(1)光分野(2),蓬阙(3)盛规模(4)。
仙家道观光照九州,蓬莱城阙规制天殊。
碧坛(5)清(6)桂阈(7),丹洞(8)肃(9)松枢(10)。
安静的青石道坛桂树门槛,庄重的丹红洞府松木户枢。
玉芨三山(12)记,金箱(13)五岳(14)图。
玉饰的书籍记载三山秘籍,金制的箱子盛装五岳真图。
苍虬(15)不可得(16),空望白云衢(17)。
苍龙翔天不得匹乘,空望仙乡云衢通途。
(1)芝廛:道观的美称。芝,一作“枝”。
(2)分野:古天文说,天上星辰的位置与地面州国的位置相对应,星域之划分称分星,地面相对区域称分野。此代指九州、天下。
(3)蓬阙:原指蓬莱宫,神仙居住的地方。多用于借指道观。
(4)规模:规制、程式。《魏书·地形志上》:“中画九州,外薄四海,析其物土,制其疆域,此盖王者之规模也。”
(5)碧坛:青石道坛,道教法事场所。
(6)清:清静,安静。
(7)桂阈:桂木门槛。王勃《平台密略赞·孝行》:“受训椒殿,承辉桂阈。”阈,一作“影”。
(8)丹洞:仙洞。唐徐坚等《初学记·卷八·江南道》引南朝梁陶弘景《登真隐诀》:“赤城山下有丹洞。”赤城山,传说中的仙境。
(9)肃:庄重,严肃。
(10)松枢:松木的门枢(枢轴)。
(11)玉笈:玉饰的书籍。《汉武帝内传》:“上元夫人即命侍女……捧八色玉笈,凤文之蕴以出六甲之文。”
(12)三山:传说的海上三神山。西晋.王嘉《拾遗记.高辛》:“一曰方壶,则方丈也。二曰蓬壶,则蓬莱也。三曰瀛壶,则瀛洲也。”
(13)金箱:金制的箱子。《汉武帝内传》:“帝乃盛以黄金之箱,封以白玉之函。”
(14)五岳:道教五仙山,东岳广乘山,南岳长离山,西岳丽农山,北岳广野山,中岳昆仑山。《汉武帝内传》:“王母出以示之曰:‘此《五岳真形图》也……太上道君下观六合,瞻河海之长短,察丘岳之高卑……画形秘于元台……今以相与,当深奉慎。’”
(15)苍虬:青色的龙。三国魏曹植《九咏》:“驷苍虬兮翼毂,驾陵鱼兮骖鲸。”
(16)得:一作“见”。
(17)白云衢:犹白云乡,即仙乡。语本《庄子·天地》:“乘彼白云,游于帝乡。”衢,空旷的云间,汉乐府古辞《艳歌》:“今日乐上乐,相从步云衢。”
《寻道观》当作于唐高宗咸亨元年(670年)夏秋时,当时王勃游蜀地,在金堂(今四川省成都市金堂县)创作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