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宫词

毛先舒 〔清代〕 毛先舒

苏台月冷夜乌栖,饮罢吴王醉似泥。

别有深恩酬不得,向君歌舞背君啼。

复制 复制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文学赏析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吴宫词》是明末清初诗人毛先舒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咏西施,是以吴王醉后为背景来写的,前两句写欢宴过后夜月凄迷,照在西施身旁沉醉如泥的吴王身上的情景;后两句写西施到虽深受吴王宠爱之恩,但她更明白越国对自己更有“深恩”,所以只能辜负吴王。全诗辞意俱新,构思新颖。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全文

苏台(2)月冷夜乌栖(3),饮罢吴王醉似泥。

月照着苏台夜乌已栖定,酒宴后吴王醉得人事不省。

别有深恩(4)酬不得(5)向君(6)歌舞背君啼。

对故国的恩情尚未报答,在君王面前歌舞背后却暗自伤情。

注释

(1)吴宫:指春秋吴国王宫。

(2)苏台:即姑苏台,吴王阖闾始建,吴王夫差增筑,故址在今江苏苏州姑苏山上。《述异记》:“台横广五里,三年乃成。”传说台上有春宵宫,夫差在此宫中与妃彻夜饮酒作乐。

(3)乌栖:出自李白《乌栖曲》,诗有“姑苏台上乌栖时,吴王宫里醉西施”句。

(4)别有深恩:指西施为越复仇。别有,另有。

(5)酬不得:无法酬报。

(6)向君:面对着君王。

创作背景

《吴宫词》此诗乃作者咏西施而作,具体创作时间不详,应为入清后。《吴越春秋》《越绝书》等有载,范蠡辅佐越王勾践报吴国之仇,以苎萝山美女西施献与昊王夫差。夫差宠幸西施,荒于国政,越王勾践得乘隙灭昊。吴亡之后,范蠡携西施泛五湖而去。约清初年间,作为明朝遗民毛先舒过吴王宫而念其事,有此作。

文学赏析

这首《吴宫词》的开篇,稍稍更易李白《乌栖曲》诗句而别出新意。李诗写吴王夫差宠西施,陶醉于醇酒妇人之中,终致国破身亡,意在讽唐玄宗宠杨妃事,重点写吴王。毛诗的主人公是西施,写西施报吴振越的内心矛盾。作意不同,起笔的色彩氛围便大异其趣。读李诗前两句,仿佛见姑苏台中,暮色渐起,灯红酒热,一派温柔绮靡。毛诗用了“月冷”二字,便觉得欢宴已过,丝竹沉寂,唯有夜月凄迷,照在西施身旁沉醉如泥的吴王身上。这样的环境气氛,酝酿出西施许多心事。如此起笔,便为后两句诗的主旋律的出现敷上了遥夜岑岑、幽思悄悄的神秘色彩,给主人公纷繁杂沓的心理活动作好了铺垫古人论诗,有“袭辞”“袭意”之说。毛先舒如此开篇,与李诗辞同而气象不同。后面两句,更是辞意俱新,闪现出崭新的思想光辉。

西施自越入吴,是奉有越国的特殊使命的越人想用西施的美艳柔媚,迷惑夫差,隳其心志,乱其朝政。西施对这一特殊使命,起初她是乐于接受的。但一旦到了吴国,夫差对她百般爱幸,居姑苏之台,擅专房之宠,还为她建“馆娃宫”,作“响臊廊”,修“消夏湾”给她避暑,筑“鱼城”“鸭城”以满足她的口腹之好。几年的朝夕相处,爱不衰,西施感到吴王对于她的情意已超乎一般的淫乐之上,对此她不能毫不动心。眼前看着这位被她迷惑、愚弄得一醉如泥的吴王,她不能不感到几分怜惜,几分内疚。何况,当年越国破吴,杀伤吴王阖闾致死;现在夫差报父仇,破越国,却并未诛杀越王勾践。虽羁辱于石室,最终还是释放他回到越国。这位吴王夫差的为人,在愚昧荒淫中究竟还有几分宽厚。在这月冷乌栖的晚上,西施想到自己既不能负越国的重命,又难忘吴王的深恩她的内心是十分矛盾痛苦的,因此,宴中“向君歌舞”,宴后则不能不“背君啼”。

西施身不由己地卷入了当时的政治斗争和诸侯矛盾之中,作了牺牲。唐人咏西施的诗不少,千百年来,人们把西施看作一件报仇复国的秘密武器,忘记了她是有血有肉、有丰富感情的女人。到清代,是毛先舒的此诗,最先把西施当作普通、善良的少女来看待,承认她有被人爱也能爱人的权利,理解她承受的理性与感情矛盾冲突的痛苦;懂得爱火可以融化仇恨。又过了将近一百年,袁枚写的《西施》承此一意而手法上更创新意:“妾自承恩人报怨,捧心常觉不分明。”袁枚用“西子捧心”这一形象写西施的矛盾痛苦,比毛先舒“向君歌舞背君啼”更切合西施的典型形象。但这种识见毕竟比毛先舒晚了一百年。是毛先舒,最先承认了这个少女的感情权利,宣告了人性的萌动与觉醒。这就是前面说的“辞意俱新”。

作者简介

毛先舒

毛先舒

明末清初文学家

毛先舒(1620—1688),字稚黄。一名暌,字驰黄,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人。明末秀才。入清后,绝意仕进,是“西泠十子”之一。诗兼学唐宋。有《思古堂集》。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