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天乐·十八滩舟中夜雨

陈澧 〔清代〕 陈澧

倦游谙尽江湖味,孤篷又眠秋雨。碎点飘镫,繁声落枕,乡梦更无寻处。幽蛩不语,只断苇荒芦,乱垂烟渚。一夜潇潇,恼人最是绕堤树。

清吟此时正苦。渐寒生竹簟,秋意如许。古驿疏更,危滩急溜,并作天涯离绪。归期又误。望庾岭模糊,湿云无数。镜里明朝,定添霜几缕。

复制 复制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齐天乐·十八滩舟中夜雨》是清代词人陈沣所创作的一首词。此词写客愁,以“舟中夜雨”为中心,描述离人失意无客眠时的种种感受:秋雨打篷的繁声,芦苇堤树的潇潇声,危滩的急溜声,声声落枕,声声都敲击在人的心上,最后归结出年华虚度、白发徒增的主题。整首词笔意绵密回环,声情哀迫宛转,艺术感染力很强。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倦游(1)江湖味(2),孤篷又眠秋雨。碎点飘(3),繁声落枕,乡梦更无寻处。幽(4)不语,只断苇荒芦,乱垂烟渚(5)。一夜潇潇,恼人最是绕堤树。

我厌倦了游子生涯也彻底尝到了漂泊江湖的况味,孤舟独卧之时又遇上了一场秋雨。细碎的雨点飘向灯台,繁密的雨声传响枕边,使我连乡梦也无处寻找。角落里的秋蛩已不再鸣叫,只见断折枯萎的芦苇,杂乱地低垂江渚。一夜之间秋雨潇潇,最恼人的还是绕着堤岸的树木。

清吟此时正苦。渐寒生竹簟(6),秋意如许。古驿(7)疏更,危滩急溜(8),并作天涯离绪。归期又误。望庾岭(9)模糊,湿云无数。镜里明朝,定添(10)(11)

此时吟诗使人最感痛苦,渐渐地竹席生出了凉意,可知秋深如许。破旧的驿站传来稀疏的更声。险滩上传来了急流飞湍。这一切汇作漂泊天涯的离情别绪。原定的归期又被耽误,遥望大庾岭唯见山影模糊,重叠的湿云无数。明天清晨照一照镜子,我一定又多添了白发几缕。

注释

(1)谙:熟悉,知道。

(2)江湖味:谓旅途的滋味。

(3)镫:同“灯"。

(4)蛩:蟋蟀。

(5)烟渚:烟雨笼罩的江岸。

(6)竹簟:竹席。簟,竹名。

(7)古驿:年代久远的驿站。驿,驿站,掌管传递公文、转运公物、供来往官员休息的机构。从汉代至清代均有设置。

(8)危滩急溜:险滩急流。溜,小股水流。

(9)庾岭:大庾岭。在今广东、江西交界处。

(10)霜:代指白发。

(11)缕:量词。

创作背景

《齐天乐·十八滩舟中夜雨》此词是作者某年秋天北上南归途径江西十八滩所作。十八滩为赣江在江西赣县、万安境内的河段,以急滩密布著称。着此一地名,已觉行路难之意,况复客舟夜雨,作者无不感慨万千,于是就写下了这首词。

拼音版

tiān··shítānzhōuzhōng

juànyóuānjǐnjiāngwèipéngyòumiánqiūsuìdiǎnpiāodèngfánshēngluòzhěnxiāngmènggèngxúnchùyōuqióngzhǐduànwěihuāngluànchuíyānzhǔxiāoxiāonǎorénzuìshìràoshù

qīngyínshízhèngjiànhánshēngzhúdiànqiū驿shūgèngwēitānliūbìngzuòtiānguīyòuwànglǐngshī湿yúnshùjìngmíngcháodìngtiānshuāng

作者简介

陈澧

陈澧

清代著名经学大师、教育家、思想家

陈澧(1810—1882),字兰甫,号东塾,广 东番禺人。清道光十二年(1832年)举人。官广东河源县训导,荐授五品卿衔。先后主讲学海堂及菊坡精舍。学者称东塾先生。有《忆江南馆词》及《声律通考》等。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